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

2008年12月18日 10:35   来源:SRC-836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从单纯追求数量安全逐步转变为强调数量和质量安全并重,从强调产品终端质量安全检测逐步转变为注重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30年,既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开创的30年,又是探索创新的30年,更是推进农业科学发展、更加关注民生的30年。

    监管水平逐步提升

    1978年起,发端于农业农村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步伐不断加快,在经历了起步发展、探索发展、快速发展之后,2006年,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步入依法推动、依法监管的全面发展阶段。

    起步发展(1978~1991年)质检机构建设和标准制定是这一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自1985年起,农业部、原国家技术监督局相继筹建了两批共13个国家级农业质检机构;1988年和1991年,农业部筹建了30个部级质检机构和88个部级质检中心,对肥料、农药、饲料、种子、农机等产品实施质量监督国家抽查和部级统检。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进消费者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990年5月15日,农业部着手筹建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各地建立绿色食品工作体系及质量检测体系,制定系列技术标准,推进绿色食品的发展。

    此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探索发展(1992~2000年)1992年,国务院提出了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为主的新思路,将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作为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大举措。

    1993年3月,农业部颁布实施了《农业部标准化管理办法》和《农业部国家(行业)标准的计划编制、制定和审查管理办法》。1995年8月,又发布了《全国农业系统国家级与部级质检中心管理暂行办法》。我国农业标准和质检机构建设进入了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初步形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996年6月,农业部和原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和农业监测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10月,发布《全国农业标准化“九五”计划》,农业标准化工作开始加强。1999年,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农业行业标准制修订财政专项计划”,每年安排中央财政资金3000万元支持农业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成为我国农业标准化工作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

    快速发展(2001~2005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危及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成为我国加入WTO后保护国内产业、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

    2001年4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2003年起,“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启动了全国统一标志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2005年,农业部又确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

    为有效掌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农业部于2001年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2003年起,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范围扩大到了37个大中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监测范围扩大到16个城市;2004年1月,增加了对京、津、沪、穗、深5城市对虾中氯霉素污染的监测。2004年4月起,农业部开始对外发布例行监测结果。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确立的全程监管工作思路,探索提出投入品专项监控机制、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例行监测制度、认证认可制度等多项制度,不仅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顺利出台奠定了实践基础。

    全面发展(2006年至今)2006年4月29日,我国第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专门法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的新阶段。

    为全面提高我国食品等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2007年7月,国务院启动了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8月1日,农业部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了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新局面。

    在此基础上,以北京举办奥运会为契机,2008年2月,农业部会同北京、河北等省(区、市)启动了“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采用“五定”(定责任人、定监管人、定投入品来源、定生产措施、定管理规范)和“四有”(有标准、有检测、有标志、有组织)的措施,加强基地监管;建立产地证明管理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管理,推进产销管理对接,强化市场监管,建立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全程追溯体系,探索全程监管的有效模式,全面提升监管水平。

    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经过这4个阶段后,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格局基本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实现了优质、安全农产品出口的稳步增长。

    2003~2007年,37个大中城市蔬菜中甲胺磷等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2003~2007年,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兽药残留监测结果显示,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2005~2007年,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2007年,我国农产品已出口到世界210多个国家,出口品种70多个,出口额达366.2亿美元,相较2002年的180.2亿美元,提高了103.2%。2004~2006年间,中国对美国的食品出口合格率分别为99%、99%和99.2%,同期中国对日本和欧盟的食品出口合格率三年均分别高达99.8%、99.9%和99.9%。

    经过多年建设,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核心,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和统分结合、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格局已初步建立。形成了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主体、部门规章相配套、地方法规为补充的法律法规体系;构架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和涵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涉及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监测网络;形成了“三品一标一名牌”为主要内容的认证体系;以农药、兽药为重点的农资打假力度逐年加大,农业投入品市场不断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与国际接轨步伐不断加快,以国际食品法典为代表的农产品国际贸易话语权逐年扩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