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200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4年08月10日 07:08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200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通货膨胀风险加大,部分央行货币政策重点转向防止通货膨胀。我国宏观调控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并见到成效,经济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7%。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4.6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少增3536亿元,比2002年同期多增6000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17万亿元,同比少增1784亿元。基础货币余额为5.13万亿元,增长19.2%,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4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为470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74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8.2766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加强总量调控,同时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信贷投向引导,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控金融体系流动性;二是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三是建立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四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五是加强窗口指导,引导优化贷款结构;六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七是支持金融企业财务重组,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八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2004年下半年,人民银行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变化适时加以完善。密切观察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落实好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准确把握力度和节奏,认真做好货币信贷工作,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正确判断市场风险,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流动资金支持,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坚持以间接手段为主适时适度调控,提高金融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适度调节金融体系流动性。二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三是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四是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五是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六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04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金融宏观调控已见成效,货币信贷增幅逐季回落,人民币汇率稳定,金融平稳运行。

    一、货币供应量增幅继续回落

    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4.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4个百分点。广义货币增速已连续4个月回落。狭义货币M1余额8.9万亿元,同比增长16.2%,比上年同期低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5个百分点。6月份货币增速回落较快与去年6月基数高有关。流通中现金M0余额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2%。上半年累计回笼现金728亿元,同比多回笼407亿元。

    二、金融机构贷款增势明显减缓

    上半年,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下同)本外币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同比少增3451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少增3536亿元,比2002年同期多增6000亿元;外汇贷款增加156亿美元,同比多增10亿美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6.99万亿元,同比增长16.3%,贷款增速同比明显减缓既与宏观调控见效有关,也与去年6月份贷款投放集中有关,去年6月份是历史上贷款投放最多的一个月。

    从贷款投向看,上半年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和农业贷款增加较多。农业贷款增加1713亿元,同比多增28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310亿元,同比多增717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增加3383亿元,同比多增478亿元。

    三、储蓄存款增速减缓

    上半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少增1661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17万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6335亿元,同比少增384亿元;储蓄存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522亿元。储蓄存款已经连续5个月同比少增。今年以来居民储蓄存款增速逐月减缓,储蓄存款增幅由年初1月末20.5%下降到6月末16.5%;从储蓄存款构成看,定期储蓄存款比重不断下降。定期储蓄存款增量占全部储蓄存款增量的比重一季度为62%,二季度为31%。

    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4.2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4.5%,企业存款余额为8.4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

    四、基础货币增长较快

    6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5.13万亿元,增长19.2%,增幅比上年末提高2.4个百分点。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3.75%,比5月末回升0.4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3.2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6.5%,农村信用社为4.32%。

    五、市场利率基本平稳

    二季度,商业银行人民币协议存款(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利率略有上升。其中61个月期的加权平均利率为3.78%,与上季持平;37个月期邮政储蓄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8%,比上季提高0.1个百分点。

    六、人民币汇率稳定

    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为4706亿美元,比去年底增加674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换8.2766元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操作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调控金融体系流动性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始终注意根据外汇占款和金融机构流动性情况,灵活调节公开市场对冲操作,适时调整中央银行票据发行数量和发行利率,保证商业银行正常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贷款资金需求,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稳定。

    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总体上是净投放基础货币,其中,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5160亿元;债券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回笼基础货币2978亿元,全部公开市场业务累计净投放基础货币2222亿元。其中,一季度,本币累计回笼2809亿元,外币累计投放2821亿元,本外币合计净投放12亿元,基本全额对冲了外汇占款增长。二季度,为实现“软着陆”,在其他宏观调控措施集中到位、财政存款上升较快的情况下,适当减缓了对冲操作力度,本外币合计净投放2041亿元。上半年,公开市场操作共发行央行票据6742亿元,6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6029亿元。

    二、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9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后,于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由7%提高到7.5%。为支持农业贷款发放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

    三、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分别从3月25日和4月25日起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四、加强窗口指导,引导优化贷款结构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加强总量调控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区别对待、有控有保”的方针,积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加强对贷款投向的引导。

    五、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下限保持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不变。同时推出一系列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自主权的措施:放开贷款计、结息方式,由银企双方协商确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利率由原来的“一年一定”,改为由借贷双方按商业原则确定,可在合同期间按月、按季、按年调整,也可采用固定利率的确定方式;人民币5年期以上档次贷款利率,由金融机构参照人民银行公布的五年期以上贷款利率自主确定。

    六、稳步发展金融市场

    一是推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二是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法规建设。三是统一债券收益率的计算标准。四是建立市场成员不良记录登记制度。此外,还批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已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期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80亿元。

    七、支持金融企业财务重组,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继续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上半年对八个试点省(市)506个县(市)的农村信用社共发行专项票据266亿元,从而改善了农村信用社资金和资产状况,增强了农信社服务“三农”的功能。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中行、建行、交行股份制改革方案,支持中行、建行、交行做好股份制改革中有关财务重组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的工作已经启动,中行、建行将分别发行总额为600亿元、400亿元次级债券。这些措施将使改革试点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本充足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有力推进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进程。

    八、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外汇供求关系。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革外汇账户管理,扩大企业灵活使用外汇的自主权;加强资金流入和结汇管理、控制短期资本流入;加强金融机构外汇监管,规范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外汇市场秩序,积极培育银行间外汇市场。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分析

    一、货币市场运行平稳

    (一)债券回购成交额略有下降

    2004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成交5.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日均成交481.4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3.1%,市场流动性有所下降,主要是质押式债券回购成交同比下降较多所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质押式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70万亿元,同比减少3455亿元;5月20日开始的买断式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10亿元。交易所国债回购累计成交2.26万亿元,同比减少2.8%,日均成交同比减少4.5%。

    (二)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额有所回落

    2004年上半年,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成交815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5.3%,日均成交66.3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下降25.9%。其中成交最活跃的是7天品种,累计成交5691亿元,占全部拆借成交额的69.8%,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9.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大。

    二、债券市场调整后逐步企稳

    (一)债券二级市场收益率明显上升

    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2万亿元,同比增加1967亿元,日均成交98亿元,同比增长18.4%。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149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532亿元,日均成交12.2亿元,同比减少51%。

    债券指数连续下行后小幅回升。银行间市场中国债券总指数从1月2日本年度最高点104.91点,逐渐下行,在4月29日达到本年度最低点99.98点。之后,触底反弹,6月30日报收于101.62点。

    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逐渐变陡,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反映了市场通货膨胀预期。与去年同期相比,2004年6月末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上升了约18个基点,而同期剩余期限为7年的国债收益率约上升了200个基点。

    (二)债券市场发行状况总体较好,发行利率明显上升

    2004年上半年,国债累计发行3860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凭证式国债发行2207亿元,同比增长57.6%;记账式国债发行1653亿元,同比下降5%;政策金融债累计发行1900亿元,同比增长37.7%;企业债累计发行85亿元,同比增长30.8%。

    国债和政策金融债发行利率均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上半年财政部发行的5年期记账式3期国债和7年期记账式4期国债利率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1.97和2.23个百分点,发行的3年期和5年期凭证式1期、2期国债利率比去年同期均上升0.2个百分点;国开行发行的第6期10年期浮动利率债券比去年同期同品种利率上升0.81个百分点,第11期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比去年同期同品种利率上升1.79个百分点。

    三、票据市场业务在规范中稳步发展

    2004年上半年,各商业银行自觉规范票据业务经营和管理,票据市场运行平稳。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1.6万亿元,同比增长29%;累计票据贴现和再贴现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9%。6月末,已签发的未到期的商业汇票余额为1.36万亿元,同比增长27.1%;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同期显著减缓。

    四、股票市场融资金额大幅度增长

    2004年上半年,股票市场成交十分活跃。上半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26037亿元,同比增加8009亿元;日均成交225亿元,为2001年以来最高水平,同比增长41.9%。其中A股累计成交25537亿元,同比增加7870亿元;日均成交220亿元,同比增长42.1%。

    上半年,股票市场融资金额大幅度增长,主要是H股和A股融资增加较多。A股筹资(包括发行、增发和配股)335亿元,同比增长57.7%;H股发行筹资55.8亿美元,同比增长7倍多,主要是中国电信增发135亿港元,平安保险首发143亿港元,中海集装首发77亿港元;发行可转债40.3亿元,同比下降59.3%。1-6月份股票市场累计融资858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近1.3倍。

    2004年上半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企业和政府部门)以贷款、股票(可流通上市股票的筹资部分)、国债和企业债这四种方式新增融入的资金总计为18886亿元(本外币合计),同比下降11.2%,主要是贷款融资下降17.9%。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国债、企业债和股票融资的比重为82.7∶12.3∶0.4∶4.6。贷款融资比重有所下降,国债和股票融资比重明显上升。

    五、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374亿元,同比增长10.2%,增幅同比低23.8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23%;人身险保费收入1787亿元,同比增长6.5%,增幅低于财产险16.5个百分点,改变了2001年以来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长明显快于财产险的状况。主要因为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增幅同比下降30.8个百分点,增长放缓。上半年,保险业累计赔款、给付477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5.3个百分点,发挥了灾害事故“减震器”的作用。

    随着保险业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大,保险资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总资产于4月份突破万亿元大关。6月末,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08万亿元,同比增长38.8%,比上年末增长18.4%。从构成看,银行存款占比重最大,达到48.1%;其次为国债投资,达到16.7%;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增长89.2%,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0.1个百分点;占比上升到6.4%,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上升1.3个百分点。

    六、外汇市场交易量继续显著增加

    上半年,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继续显著增加,各币种累计成交折合美元793亿美元,同比多成交202亿美元;日均成交6.45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其中,美元品种成交773亿美元,日均成交6.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

    第四部分宏观经济分析

    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通货膨胀风险加大

    (一)主要经济体经济状况良好

    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中期通货膨胀压力加大。2004年一季度,实际GDP季节调整折年率后增长3.9%,二季度继续以较强劲的态势增长。二季度各月未经季节调整的同比CPI分别为2.3%、3.1%和3.3%,平均为2.9%,比一季度高1.2个百分点,中长期通货膨胀压力有所增加。

    欧元区经济继续改善,短期通货膨胀压力加大。2004年一季度,实际GDP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长0.6%,同比增长1.3%,均快于2003年四季度。二季度各月综合消费价格指数(HICP)分别为2.0%、2.5%和2.4%,平均为2.3%,比一季度高0.6个百分点。

    日本经济继续复苏,但仍未摆脱通货紧缩的困扰。

    主要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在全球经济、贸易复苏,特别是美国和中国进口需求加大背景下,亚洲地区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

    (二)美元微幅升值,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

    年初以来,美元略有回升,日元则在政府的大规模干预下略有贬值。6月30日,纽约汇市上1欧元兑1.2149美元(相当于美元兑欧元0.823欧元),与2003年年末水平相比美元回升了约3.2%;美元兑日元收于108.19日元,较2003年年末水平回升了约0.82%。

    主要经济体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与今年一季度长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降形成鲜明对比,二季度美、欧国债市场的收益率曲线持续回升。6月30日,十年期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回升至4.7%,欧元区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为4.4%。

    (三)部分央行货币政策重点转向防止通货膨胀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主要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国家中央银行已改变中性的货币政策,将反通货膨胀作为主要政策目标。2004年5月6日、6月10日和8月5日,英格兰银行三次将回购利率提高25个基点,目前回购利率达到4.75%。6月30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调高0.25个百分点至1.25%。

    二、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调控已见成效

    2004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并见到成效,经济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遏制,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发展态势。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某些过热行业投资和生产增速明显回落。目前宏观调控还处在关键阶段,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基础还不巩固,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很大,煤电油运供求仍然紧张,造成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没有消除。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季度分别增长9.8%和9.6%。

    (一)投资需求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消费需求趋旺

    上半年,随着宏观调控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某些过热行业投资和生产增长速度明显回落;消费需求趋旺;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逆差缩小。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6%,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1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比一季度回落16.8个百分点。

    全社会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消费市场稳中趋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其中一季度增长10.7%,二季度增长14.9%。4月、5月和6月分别增长13.2%、17.8%和13.9%。

    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贸易差额由负转正。上半年,进出口总额5230亿美元,同比增长39.1%。其中,出口2581亿美元,增长35.7%;进口2649亿美元,增长42.6%。进出口相抵,逆差68亿美元,其中,一季度贸易逆差84亿美元,二季度贸易顺差16亿美元。

    (二)工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17.7%,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工业产销率为97.2%,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夏粮丰收已成定局。今年夏粮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的减产局面,总产量达到10105万吨,增产4.8%。

    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5元,同比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345元,同比增长1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收形势最好的一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199亿元,比上年同期新增1527亿元,增长41.6%。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14307亿元,同比增长30.6%,是近年来同期增收最多,增幅最大的。

    (三)各类价格指数继续攀升

    居民消费价格(CPI)继续保持快速上涨态势。上半年,CPI同比上涨3.6%,其中一季度同比上涨2.8%,二季度同比上涨4.4%,6月份上涨高达5%。

    生产和投资价格指数继续攀升。6月份,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8%,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0.8%,农产品(相关,行情,个股论坛)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0.9%,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同比上涨6.8%。

    主要商品价格继续上涨。6月份,原油上涨20.9%,汽油上涨13.2%,柴油上涨20.6%,煤油上涨18.1%;原煤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18.2%。钢材价格在4月和5月连续两月下降后出现明显回升。

    三、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瓶颈制约未根本缓解

    2004年上半年,产业结构有所改善,第一产业增长4.9%,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减慢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8%,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

    (一)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部分行业过度扩张的势头回落。上半年,钢铁、有色金属、水泥行业投资增幅逐月回落。6月份,粗钢产量增速由一季度的26.4%回落到13.8%,电解铝、水泥产量增幅分别比一季度回落9.2和10.6个百分点。

    煤电油运供给稳定增加。上半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7.43亿吨,同比增长14.9%。发电量9909亿千瓦时,增长15.8%。原油产量8571万吨,进口量6102万吨,分别增长1.9%、40.3%。铁路货运量10.6亿吨,增长8.7%,其中煤炭运量4.81亿吨,增长12.3%。

    (二)房地产宏观调控效果显著

    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增速出现下降。根据对高档商品房、别墅、商业用房贷款风险的提示,商业银行在继续加大对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购房贷款支持的同时,严格控制豪华别墅及用于投资的购房贷款。截至2004年6月末,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36.1%,增幅比上月回落5.3个百分点。

    全国土地开发面积增幅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字,上半年,全国完成开发土地面积79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比去年同期下降28.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面积1.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

    房地产投资增幅回落。上半年,全国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924亿元,增长28.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3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增速的继续回落,可能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的预期,推动价格上涨。国家统计局全国三十五个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二季度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0.4%,土地交易价格上涨11.5%,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0%。二季度与一季度相比,房屋销售价格上涨2.3%,土地交易价格上涨4.1%,房屋租赁价格持平。因此,必须高度关注房地产价格,要加强对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形势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部分预测和展望

    一、2004年国际经济、金融趋势预测

    2004年第一季度以后,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势头进一步加强。预计2004年全年世界经济总体将继续稳步增长。

    由于世界经济持续恢复,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可能维持不变。美联储认为,导致近几个月来价格水平上涨的部分因素是暂时性的,同时中长期通胀压力有所上升。即便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百分点以后,货币政策态势仍然是较宽松的。鉴此,在下半年的四次例会上,美联储仍可能适时、适度调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

    二、2004年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展望和货币政策趋势

    下半年,国内国际环境仍将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略有回落,全年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三季度消费物价同比上涨幅度可能还会有所扩大,四季度物价涨势有可能趋缓。考虑基数等因素的影响,货币供应量增速在三季度会处于相对较低水平,预计全年可达到预期目标。

    目前宏观调控还处在关键阶段,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基础还不巩固。人民银行将继续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冷静观察;巩固成果,防止反复;区别对待,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强法治;统筹兼顾,远近结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的原则,进一步落实中央确定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变化适时加以完善。密切观察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落实好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准确把握力度和节奏,认真做好货币信贷工作,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坚持以间接手段为主适时适度调控,提高金融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正确判断市场风险,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流动资金支持,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一)灵活运用数量型工具,适度调节金融体系流动性

    根据金融体系流动性状况,灵活调节公开市场对冲操作,保证金融机构正常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贷款资金需求,保持货币市场利率基本稳定。加强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和再贴现管理,注意货币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

    (二)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价格型工具的优势在于赋予微观主体根据宏观调控信号调整行为的权利,运用利率等价格杠杆进行调控对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可以产生渐进式影响。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引导金融机构根据货币政策取向和贷款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支持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和自主定价,提高竞争能力。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促进资本有序流动。

    (三)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

    研究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适应的信贷政策及其实现方式,充分发挥微观主体在信贷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指导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自觉性和有效性,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保持可持续的盈利能力。

    (四)加快金融市场建设,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抓紧制定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规划,研究金融市场改革与创新的工作思路,密切跟踪市场工具运用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允许商业银行开办基金业务的时机和形式。不断完善金融市场规则,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增强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灵活调整资产和对市场价格及时反应的能力。研究、引导、促进市场新产品、新工具的开发和运用。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在配置资源、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维护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促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

    (五)推进金融企业改革,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度,推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同时,支持交通银行深化股份制改革,尽快完成财务重组等工作。继续研究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范围,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专项资金支持工作。

    (六)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观察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动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