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妈出手!人民币急速拉升500点,全球市场震动

2018年08月03日 21:40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8月3日晚间,央妈放出大招,一则简短的消息,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引发外汇市场剧烈震荡,人民币企稳意味明显。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短线上涨逾500点,较日内高点涨逾700点,收复6.83关口。

  欧元、英镑触及日内高点,美元急速下挫。

    央行:外汇风险准备金由金融机构交存,不对企业

  中国央行网站今日(3日)晚间消息称,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20%。

    央行表示:

  今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贬有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也大体平衡。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

  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加强外汇市场监测,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稍晚间,央行就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答记者问:

  一、为什么要将远期售汇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至20%?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易演变成“羊群效应”。2015年“8.11”之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人民银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创新驱动战略等深化实施,中国经济增长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恢复平衡,市场预期趋于理性。2017年9月人民银行及时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

  今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贬有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也大体平衡。近期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人民银行决定再次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二、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是不是资本管制措施?对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有什么影响?

  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并未对企业参与外汇远期、期权、掉期交易设置规模限制,也没有逐笔审批要求,更没有禁止企业开展这类交易,显然不属于资本管制,也并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具体来看,人民银行要求金融机构按其远期售汇(含期权和掉期)签约额的20%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相当于让银行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计提风险准备,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属于透明、非歧视性、价格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外汇风险准备金由金融机构交存,不对企业。企业可按现有规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作为企业套期保值工具的性质不变。为满足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要求,银行会调整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对于有实需套保需求的企业而言,影响并不大。

  科普:什么是远期购汇外汇风险准备金?

  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首先需要理解售汇这一概念。

  从银行的角度看,售汇就是收企业或个人的人民币,按照某一汇率兑换成相应的外币(不妨假设为美元),就是说收人民币,卖美元。对企业或个人而言便是购汇,即出人民币,买美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售汇与购汇是同一种意思。

  远期购汇业务有很多形式,包括掉期、期权与远期合约等。我们在这简单起见,以远期购汇合约为例来看,它是指企业(个人不允许参与)与银行签订一份合约,约定未来以一个固定的汇率将人民币兑换为美元。

  举个例子。假如说现在企业A与银行签了一份远期购汇合约,约定2017年12月将以1:6的汇率购买1亿的美元。但1个月后,同样在2017年12月到期的远期购汇合约,约定汇率变成了1:7。

  这意味企业A在此前所签的远期购汇合约更值钱了。因为按一开始A签的合约算,买1亿美元只需要6亿人民币,现在买1亿美元要7亿人民币。只要企业A让银行在市场上协助平盘,让合约价值变现,即可获利。

  所以,市场上一旦有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带有投机目的的企业就会加大对远期购汇合约的需求,做空人民币。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企业出于套期保值的目的,也会加大对远期购汇的需求,以锁定未来的购汇成本。

  而银行在与企业签订远期售汇(客户购汇)协议后,会相应在即期市场上买入美元持有至远期售汇合同到期,抛售人民币,从而将远期的贬值压力传导至即期市场,带来人民币的即期汇率贬值。

  人民币在中间价改革后,有着很浓重的贬值预期,很多企业都纷纷在境内与银行签署远期购汇合约,进行投机或跨境套利交易(即境内远期购汇,境外远期结汇谋取远期汇差),做空人民币。

  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简单来说,增加了客户在银行兑换美元的成本。换外汇,成本高了,自然换外汇动力就弱了,那么做空人民币的动能也就减弱了。

  此前,央行在2015年8月31日,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273号文),提出要对金融机构的远期售汇业务收取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一年,无息。

  应计提外汇风险准备金 =上月银行远期售汇签约额*20%

  这意味着,以后银行要进行1亿美元的远期售汇,在下个月就必须提交2000万美元的无息外汇风险准备金(类似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如果银行采用拆借的方式融入美元来凑足这2000万,那么银行就要付出相应的融资成本,如果采用自有美元资金,那同样存在机会成本。

  为保证自身收益,银行就会将外汇风险准备金占用所要耗费的成本转移给购汇的企业。比如说之前远期购汇合约约定的汇率是1:7,现在由于要提外汇风险准备金,成本提高,银行可能就会要求1:7.2的比例来兑换美元,每一单位美元多收0.2元的人民币以充当成本补偿。

  如此,央行就借由银行实现了提高远期购汇成本,打击人民币空头与跨境套利势力的目的。

  有何影响?

  外汇风险准备金政策于2015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资本流动呈现一定顺周期性的背景下出台,系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当时,在“8·11汇改”后的初期,人民币汇率一度调整,央行实施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有助于打击人民币做空。进入2017年,随着各项指标好转,人民币贬值预期稳步下降。从2017年9月11日起,央行又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

  从此前2015年8月31日,央行出台的政策来看,在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之后,人民币出现了一波较大幅度的升值。

  受强势美元以及中美贸易数据影响,近期人民币一直处于下行通道,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今日更是一度跌破6.91关口,刷新去年5月以来新低,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则逼近6.9关口,亦创逾一年新低。

  不过,本轮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引发市场恐慌,央行也一直未出手维稳,坚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从交易量的角度来看,6月至今相较此前一段时间并未出现明显的放量,日均成交量维持在300亿美元上下,并没有出现恐慌时的抛售潮。反观“811”汇改之后出现的恐慌抛售情形,现在投资者的心态更趋稳定。

  外管局近日召开2018年下半年外汇管理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但我国经济增长韧性增强、质量更高,国际收支总体平衡,外汇储备充足,多年来积累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有信心保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员院长谭雅玲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加大,与预期心理有较大关系,也与游资转场刺激有一定关联。未来人民币贬值概率下降,双边走势明显加大。同时,这一轮人民币贬值与中国经济指数的关联性不强,人民币汇率短期破“7”概率小。

  李迅雷认为,不管是主动贬还是被动,都不能让斜率过于陡峭,贬值对出口有利,但大幅贬值容易引发金融地产等资产价格下挫从而刺破泡沫。外贸事小,金融事大,因此,关键点位的干预是需要的——让斜率平缓。

  李超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外汇风险准备金本质上是一种汇率单向调节机制,类似于关税在贸易中的调节作用,增加企业远期购汇成本,起到了一定的抑制单向购汇的作用。

  为什么仅仅是远期及类远期期权和掉期交易上缴风险准备金?

  因为我国企业即期购汇需要提供较为真实的贸易凭证单据,基本符合实需原则。企业签订远期购汇合约,一般无需缴纳本金,往往含有一部分预期和投机成分,因此央行仅仅针对远期征收风险准备金是有目的性的针对含有投机预期的交易。缴纳20%的风险准备金,通常情况下银行在操作层面相当于增加200BP的远期升水点数,成本0.4%左右。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