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时隔三年再次下调 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本报记者 刘 琪
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10月12日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
对于此次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的主要原因,联储资管投研部总经理袁东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时,上调外汇准备金率;当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时,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本次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至0,主要是对冲5月份以来人民币快速升值的压力。通过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降低银行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成本。
2015年“811”汇改之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央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
近年来,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也进行了多次调整。2017年9月份,央行及时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2018年8月份,受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央行又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此时下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汇市场供求逐渐稳定,跨境资本持续保持净流入,资本外流风险降低。年内,银行代客结售汇整体保持顺差,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也连续5个月为顺差,国际收支形势明显改善,继续通过征收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来抑制购汇需求的必要性下降。
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入3458亿美元,对外付款393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逆差477亿美元。自4月份开始至8月份,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均为顺差,顺差额分别为49亿美元、57亿美元、214亿美元、20亿美元、127亿美元。今年1月份至8月份,银行代客累计涉外收入26797亿美元,累计对外付款26555亿美元,累计涉外收付款顺差242亿美元。
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将产生哪些影响?王有鑫认为,短期看,此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0,将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购汇需求。此外,更多是释放了央行调控信号,即并不希望汇率持续单边升值,避免对本就脆弱的实体经济和出口部门造成抑制。因此,短期看,有利于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实现人民币汇率均衡波动。长期看,反映了当前人民币资产和外币资产吸引力的动态变化,相关政策工具逐渐回归中性,提振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和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同样也增加了政策操作空间。
“短期来看,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调整有助于稳定外汇市场预期,而随着单边持续升值预期降温,人民币汇率大概率将有所回落。实际上,2015年9月份、2017年9月份和2018年8月份三次调整后,人民币汇率单边波动的风险均大为降低。”袁东阳表示,从长期看,作为对一个经济体基本面的估价,汇率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速、货币政策松紧以及对外贸易状况等基本面变量,外汇风险准备金在改变预期、限制跨境投机以及打破汇率自我强化趋势方面是有效的,但并不能影响上述基本面因素,因此,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难以改变人民币升值的长期趋势。
(责任编辑:蒋柠潞)
延伸阅读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