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浙商银行成立二十周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开局之年。以“一流的商业银行”为愿景、以金融为民为展业底色、以“善本金融”为初心使命,浙商银行2024年交出了一份总量稳、结构优的稳健成绩单。
总量之稳何以见得?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3.2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1%;实现营收524.91亿元,同比增长5.64%,增速连续三年位居股份行前列;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129.05亿元,同比增长1.19%。
结构之优则彰显于此:截至2024年9月末,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41%;非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自2022年以来呈现提升态势;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43%,连续下降趋势明显。
二十年之厚积,骐骥一跃。无论是营收增速、资产规模,还是营收结构、非息收入占比,浙商银行近年来整体经营业绩稳中有进。而立足新的一年,高质量发展步伐已然稳稳向前。
在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看来,近年来,浙商银行努力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善本金融理论与实践探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立足新起点,浙商银行将进一步根植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主线,以“深耕浙江”为首要战略,铸造金融五篇大文章特色优势,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金融服务理念跃迁 “善本金融”润泽实体无声
“顶着星光出海,披着夕阳回家。”对于以小海鲜捕捞为主要谋生手段的苍南渔民来说,“靠海吃海”、渔获满仓是他们最朴素的期盼。
苍南地处浙江省最南端,海域面积广、海岸线长,渔区人口超过20万人,是浙江省重点渔业县、温州市渔业第一大县。然而,面对渔船指标逐步稀缺、造船成本高的现实,一些渔民悄悄用起了安全系数极低的“三无”(无船名号、无渔业船舶证书、无船籍港)渔船,船只越打越小、越打越简单。
如何在不影响渔民“饭碗”的前提下,整治并规范“三无”渔船?如何响应农业农村部要求,打造“政府造船+渔民用船+企业管船”模式,让渔民开上高标准、强保险、低负担的“共富船”?苍南县海安渔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苍南海安”)承接下了渔船管理试点改革项目,要新增350艘小型渔船(首批100艘)。
相应地,巨大的造船资金需求随之而来。为此,浙商银行金融顾问团队充分发挥融资租赁在业务模式、融资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灵活的产品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制了“直转回”业务方案,为首批新建的100艘渔船提供批量融资租赁,也让苍南7个沿海乡镇渔民切实享受到了渔船改革的红利。
“原来必须筹资50万元才能建造一艘新船,现在每年只需支付6.5万元的租金,就可以租用新船,这笔账我们可早算过了,划算!”“这些公家船安全又有保障,现在谁还开‘三无’船呀!”获益的渔民如此评价。据了解,目前,首批100艘小型渔船均已完成租赁,全县300位渔民开上了“公家船”。
以此为缩影,金融顾问工作正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的关键纽带。据了解,作为根植于浙江民营经济沃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发起单位,牵头推动我省首创的金融顾问制度,让金融专业人士从机构里走出来,走进企业、走进政府、走进社会。开展6年来,金融顾问制度已有126家成员单位、4200名金融顾问、工作室近两百家,累计为10万余家企业落实融资超10000亿元,并已复制推广至上海、北京、广州等16个省市。
不仅于此。这一成功实践背后,蕴藏着浙商银行围绕“善本金融”的更多创新探索。在过去的2024年,作为“善本金融”理念的首倡者和践行者,浙商银行从五大方面进行了体系化的创新探索,并结出了丰硕成果,形成了金融顾问、县域综合金融生态建设、浙银善标、善本信托等“六大支柱”体系。
坚持金融功能性首位,浙商银行持续澎湃着“金融向善”之力,以金融活水无声润泽实体。
“作为一家深耕一线的金融机构,我们把金融的功能性放在第一性的位置去推动金融转变,以应对金融定位变局开展了善本金融的实践探索,以落实‘八个坚持’为根本遵循推动金融价值评价体系重塑,以坚守‘五要五不’为实践要求推进‘正行向善’的文化养成,就是想向社会各界释放一个信号,金融不只是向善,而是要以善为本,从善(社会价值)出发。”陆建强总结道。
业绩稳中有进 书写“深耕浙江”时代答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业绩快报中的数字,勾画出浙商银行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实景图”。
——资产负债规模稳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全行总资产3.28万亿元,近三年新增超万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24.91亿元,2022年以来累计创收已超1700亿元,比前三年多增态势明显,全行发展迈上新台阶。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通过坚持智慧经营,浙商银行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在行业营收普遍负增长的形势下逆势增长5.64%,增速连续三年居股份行首位。2024年前三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32.20%,同比上升4.55个百分点,营收结构持续优化。
——特色优势愈发彰显。通过深化链式生态金融实践,浙商银行围绕五篇大文章,打造出供应链金融、园区综合金融、人才科创金融、善融资产池、浙商交易宝等一系列品牌。普惠“金名片”不断擦亮,第一时间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向清单内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超380亿元。金融市场业务形成业内影响力;商票贴现量跃升股份行首位,柜台债实现省内分行全覆盖。
点点滴滴数据,折射出浙商银行深度服务实体经济的鲜活实践,亦是浙商银行助力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线答卷——立足浙江、服务浙商,浙商银行从强化浙江地方债保障、做优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善本金融实践等多方面发力,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浙江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陆建强表示,浙商银行全力实施“深耕浙江”首要战略,打造了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浙银示范。
“哪里有需要,融资就去哪里”。据了解,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浙商银行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推出重大项目专项服务方案,配置专项经营资源,给予利率优惠,并执行差异化授信审批流程,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为支持浙石化、先导微电子、鸿禧能源、日月光能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项目和长龙航空、苍泰高速等一批交通强省重点领域项目提供了硬核支撑。
标志性成果接连落地生花:据统计,自2022年把“深耕浙江”确定为首要战略以来,截至2024年12月末,浙商银行在浙江省内融资服务总量10205亿元,站稳万亿台阶;新增落地重大项目35个,累计服务82个项目,余额超100亿元;作为浙江省政府债券的主承销商,浙商银行2024年全年承销浙江地方债403亿元,市场占比8.48%,居所有银行首位,交出了“深耕浙江”的时代答卷……
深则叶茂,本固枝荣。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全面打响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在日复一日的深耕细作中,纵深推进大本营建设。
以“严”之主基调守牢资产质量生命线
合规管理与风险防控是银行资产质量的生命线。刚刚过去的2024年,浙商银行深化合规经营理念,将“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
数据得以印证。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22年以来连续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截至2024年9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43%,较2023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5.33%。
回顾看,为了夯实资产质量,浙商银行多措并举,严控新增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进一步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坚定发展战略,全方位根植“善本金融”和“智慧经营”理念,持续提升资产负债质量,加大对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支持力度,优化存款结构,持续提升零售存款占比。突出严的基调,纵深推进“清廉浙银”建设,全面加强员工行为规范管理,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理念。
加快提升重点业务领域风控水平。一是推进房地产业务高质量发展,实行房地产客户名单制管理,严格贷前、放款、销售资金归集等重要环节管理,严防贷款资金被挪用。二是进一步优化完善授信“三查”管理机制,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全面提升授信管理质效。三是坚持主动防控新增风险、有序化解存量风险两手抓,强化信用风险防控化解。
深化政策前瞻引领能力,推动业务稳健发展。以产业研究院为载体,强化产业研究,完善“1+N”授信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新质生产力、五篇大文章等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不断扩大授信专项政策覆盖面,持续细化完善授信准入标准,积极引导全行资产结构优化。
加强系统赋能,提升智慧风控水平。持续完善数智风控系统建设,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在投贷后管理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打通母子公司授信系统,实现客户信息、授信审批与用信信息共享,实现集团客户扎口管理,严防集中度风险。
浙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治行、依法合规经营,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一年已经开篇,复杂多变且充满挑战的经济环境赋予了银行业新的新的使命与担当——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正是砥砺奋进之时:通过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在新的市场经营环境下,浙商银行将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