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昱
据财政部网站3月31日消息,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工作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
“此次财政部通过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是国家基于战略考量的主动布局,充分体现了前瞻性的治理思维。”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明显高于监管底线,经营稳健。面对经济转型期信贷扩张需求与TLAC(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监管要求趋严的双重压力,本次注资实为“未雨绸缪”的主动作为。
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据了解,当前我国六家国有大行资本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截至2024年末,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8%、14.1%、12.2%、11.42%、10.24%、9.56%,较2023年末均呈上升态势。根据全球系统性重要性银行要求,中农工建四大行以及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底线分别为9.0%、8.5%、8.0%。可以看出,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且保持上升态势。
在3月30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集体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的公告。根据公告,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拟向财政部,交通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烟草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双维投资有限公司,邮储银行拟向财政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定增,分别募集资金不超过1650亿元、1050亿元、1200亿元和130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