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正在下跌 黄金股业绩分化 机构观点出现分歧

2025-04-06 09:19 来源:中国证券报

黄金市场,波谲云诡!

4月2日,黄金市场高歌猛进。COMEX黄金期货盘中达到3201.6美元/盎司,创造新纪录。伦敦现货黄金收盘上涨0.7%。

4月3日,国际黄金价格高位震荡后出现下跌。COMEX黄金期货收盘下跌0.89%,伦敦现货黄金收盘下跌0.67%。

4月4日,全球股市巨震,COMEX黄金期货再次高位调整,盘中最高达到3160.2美元/盎司,最低价为3032.7美元/盎司,收盘跌幅达到2.1%。伦敦现货黄金收盘跌幅达到2.47%。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全球贸易争端加剧,投资者大量抛售黄金,以弥补市场大跌带来的损失。

随着国际金价的高位调整,知名黄金品牌金价也出现了下调。4月5日,包括周大福、老凤祥、周生生等在内的黄金品牌均下调了当日足金报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价格调整后加上首饰产品的工费,上述品牌首饰金价仍都在1000元/克左右。

假期购金较为清淡

受国际金价调整的影响,4月5日,周大福足金报价932元/克,相比昨日下降了20元/克,线下无优惠活动;老凤祥足金报价931元/克,相比昨日下降了23元/克,线下每克优惠50元;周生生足金报价926元/克,相比昨日下降了22元/克,每克优惠40元。虽然价格有所调整,但加上工费后,上述品牌金价仍都在1000元/克左右。

清明假期期间,记者走访多家黄金品牌门店发现,受金价波动因素影响,现场成交整体较为清淡。“目前大都是婚庆用刚需购金者,假期成交较为有限。”多位金店销售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购金用户有限,但有不少消费者来到门店参与“换金”活动。“金价一年翻了一倍,新购金成本太高,如果让金店回收黄金,也并不划算,回收价比销售价便宜300元/克,卖了很难再买。所以以旧换新比较划算。”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对记者表示。

黄金股业绩分化

受国际金价影响,黄金股业绩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部分与零售相关的黄金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

明牌珠宝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至3000万元,同比下降81.14%至87.43%。公司表示,报告期内,珠宝首饰行业发展速度趋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盈利有所下降。

赤峰黄金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加24.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4亿元,同比增加119.46%。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元(含税)。2024年,公司实现黄金产量15.16吨,同比增长5.60%,其中国内矿山贡献3.91吨,同比增长14.6%,增速表现突出;境外矿山贡献11.25吨,继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机构观点出现分歧

对于近期金价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机构普遍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外关税政策扰动全球经济,推动央行持续购金,支撑黄金需求;二是美国出现经济增长放缓信号,美联储维持货币宽松环境,利好黄金定价。

黄金后市如何走?有研究机构称,金价的上涨趋势已持续超过2年。当资产价格变得昂贵时,投资者买入需要格外小心,因为金价继续上涨的安全边际正在下降。

华安基金认为,近期黄金再次出现较大涨幅,突破了关键点位,两年多以来累计涨幅较大,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投资,注意黄金价格短期波动风险。

中信证券研报称,综合通胀、增长、关税、地缘等多个因素来看,当前黄金行情难言结束。从资金面看,黄金多头对黄金当前走向的影响程度已经来到历史最高水平。

近期,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尽管黄金价格上涨可能对金饰需求构成压力、推动回收金的增长并引发一定的获利了结行为,但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黄金投资需求将继续受到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不确定性、通胀上升、利率下调预期以及美元走弱等因素的共同支撑。

上海黄金交易所则提示风险称,近期影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贵金属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市场风险加剧。会员单位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继续做细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投资者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银行 > 银行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黄金正在下跌 黄金股业绩分化 机构观点出现分歧

2025年04月06日 09:19    来源: 中国证券报    

黄金市场,波谲云诡!

4月2日,黄金市场高歌猛进。COMEX黄金期货盘中达到3201.6美元/盎司,创造新纪录。伦敦现货黄金收盘上涨0.7%。

4月3日,国际黄金价格高位震荡后出现下跌。COMEX黄金期货收盘下跌0.89%,伦敦现货黄金收盘下跌0.67%。

4月4日,全球股市巨震,COMEX黄金期货再次高位调整,盘中最高达到3160.2美元/盎司,最低价为3032.7美元/盎司,收盘跌幅达到2.1%。伦敦现货黄金收盘跌幅达到2.47%。市场人士认为,随着全球贸易争端加剧,投资者大量抛售黄金,以弥补市场大跌带来的损失。

随着国际金价的高位调整,知名黄金品牌金价也出现了下调。4月5日,包括周大福、老凤祥、周生生等在内的黄金品牌均下调了当日足金报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价格调整后加上首饰产品的工费,上述品牌首饰金价仍都在1000元/克左右。

假期购金较为清淡

受国际金价调整的影响,4月5日,周大福足金报价932元/克,相比昨日下降了20元/克,线下无优惠活动;老凤祥足金报价931元/克,相比昨日下降了23元/克,线下每克优惠50元;周生生足金报价926元/克,相比昨日下降了22元/克,每克优惠40元。虽然价格有所调整,但加上工费后,上述品牌金价仍都在1000元/克左右。

清明假期期间,记者走访多家黄金品牌门店发现,受金价波动因素影响,现场成交整体较为清淡。“目前大都是婚庆用刚需购金者,假期成交较为有限。”多位金店销售人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购金用户有限,但有不少消费者来到门店参与“换金”活动。“金价一年翻了一倍,新购金成本太高,如果让金店回收黄金,也并不划算,回收价比销售价便宜300元/克,卖了很难再买。所以以旧换新比较划算。”北京消费者张女士对记者表示。

黄金股业绩分化

受国际金价影响,黄金股业绩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化。部分与零售相关的黄金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下滑。

明牌珠宝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0万元至3000万元,同比下降81.14%至87.43%。公司表示,报告期内,珠宝首饰行业发展速度趋缓、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盈利有所下降。

赤峰黄金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全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90.26亿元,同比增加24.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64亿元,同比增加119.46%。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6元(含税)。2024年,公司实现黄金产量15.16吨,同比增长5.60%,其中国内矿山贡献3.91吨,同比增长14.6%,增速表现突出;境外矿山贡献11.25吨,继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机构观点出现分歧

对于近期金价持续处于高位的情况,机构普遍认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外关税政策扰动全球经济,推动央行持续购金,支撑黄金需求;二是美国出现经济增长放缓信号,美联储维持货币宽松环境,利好黄金定价。

黄金后市如何走?有研究机构称,金价的上涨趋势已持续超过2年。当资产价格变得昂贵时,投资者买入需要格外小心,因为金价继续上涨的安全边际正在下降。

华安基金认为,近期黄金再次出现较大涨幅,突破了关键点位,两年多以来累计涨幅较大,投资者应保持理性投资,注意黄金价格短期波动风险。

中信证券研报称,综合通胀、增长、关税、地缘等多个因素来看,当前黄金行情难言结束。从资金面看,黄金多头对黄金当前走向的影响程度已经来到历史最高水平。

近期,世界黄金协会报告显示,尽管黄金价格上涨可能对金饰需求构成压力、推动回收金的增长并引发一定的获利了结行为,但仍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黄金投资需求将继续受到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不确定性、通胀上升、利率下调预期以及美元走弱等因素的共同支撑。

上海黄金交易所则提示风险称,近期影响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贵金属价格持续大幅波动,市场风险加剧。会员单位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继续做细做好风险应急预案,维护市场平稳运行;投资者应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责任编辑:关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