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债券 > 债券滚动报道 > 正文
 
国债市场"冷热"交加 投资者观望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04日 11:41
方原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国债市场徘徊不前,原因在于现阶段利空两方在博弈,市场各方“屏息”观望,不敢妄动。    

    受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推动,2日,交易所国债继续弱势整理格局,临近收盘时微幅上扬,上证国债指数收盘升0.04%,以109.54点报收。至此,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国债指数成交量进一步萎缩,向上突破艰难。

    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国债市场徘徊不前,原因在于现阶段多空两方在博弈,市场各方“屏息”观望,不敢妄动。本周二,“紧缩”预期压力尚未消除,央行又出“利好”,招标发行票据以稳定市场利率。    

    央行出“强心针”

    8月1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以数量招标方式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以稳定快速上升的市场利率。该期票据发行量为80.9亿元,接近此前央行确定的100亿元的发行量上限,发行价定在97.28元,参考收益率为2.7961%,与上周持平。

    中国银行国际研究所有关人士表示,“市场各方之前预期此次央行招标难以招满,而80.9亿元的招标量高于市场预期,因此从短期来看,这对市场利率能起到稳定作用。”

    据悉,这是继2004年4月20日后,央行重新以激活数量招标方式引导市场预期。两年前,为了稳定市场利率水平,央行连续7周在公开市场以数量招标方式发行央行票据。

    记者在采访多家保险、银行、基金机构时,分析人士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由于此次央票收益率较低,因此对市场利率的影响相当有限;由于近期市场利率水平快速上升,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中同期限债券利率的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大。目前期限在10月期左右的央行票据收益率已升至2.96%左右,这使得此次1年期票据2.8%的发行利率对机构的吸引力不大。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央行采用数量招标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如果央票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水平严重脱节,将会使央行票据的发行失去对市场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更加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不过,一些国际机构的观察人士却对央行此举表示肯定。“中国央行发出稳定市场利率水平的信号,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促使今后债市走势平稳。”国际金融公司中国代表处唐里表示。    

    “紧缩”压力犹存

    “虽然此次央票发行对债市有一定稳定作用,但市场前景并不乐观,紧缩政策的压力在短期内无法消除。”银河证券债券分析师张曙光认为,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物价指标,同时防范市场利率的再度飙升,无论第三季度央行是否加息,收益曲线的调整在所难免。

    业内对出台“紧缩”政策的担忧,也被国家部门的研究人员所认同。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管理层对信贷和投资依然保持高度警惕,如果七八月份的数据再度显示出经济过热的苗头,则紧缩措施的出台无法避免。但随着前期定向票据的发行及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其对投资和信贷的抑制作用将逐步显现,下半年宏观经济软着陆的几率较大。

    来自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报告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各方对“紧缩”预期强烈,但对通胀风险考虑不足。尽管由于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下游产品价格全面上涨的局面暂时不会出现,但大宗商品等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将最终传导到下游;此外,货币信贷的持续增长对物价水平也带来影响。

    银河证券日前的一份报告预测,紧缩预期的加大及通胀风险的抬头都将使债市收益率曲线发生调整。

    交易所的市场地位受到质疑也是下半年国债市场难以乐观的一个重要因素。8月1日,2006年11期国债上市,当日该券在银行间市场成交金额将近60亿元,并带动银行间其他债券的交投活跃;与之对照的是,该券种在交易所几乎没有托管量,因此根本没有在交易所成交。这种情形让投资者对交易所债市的地位产生担忧,必将影响参与其中交易的热情。

    “另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是目前密集的新股发行将进一步分流债市资金入股市,从而对国债价格带来压力。”张曙光表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