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公司债也需"多层次"
|
|
周明 |
权威专家预计,公司债在2008年和2009年会有一个大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非常重要的就是发展公司债,以后公司债的规模有望超过股票市场的规模。目前,从政策层到市场人士,对大力发展公司债已达成共识,但发展公司债的路径尚需探讨。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公司债市场缺少的不仅是政策“松绑”,而投资者队伍的培养、公司发债发行方式、发行公司债的范围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从低风险的大型上市公司逐渐过渡到中小公司的渐进式道路或许将使公司债发展更稳健,而适度创新通过“多层次”的风险担保机制有助于加快公司债市场成熟的进程。
具体地说,目前,我们对公司债往往定义在信用公司债的范畴,但实际上,公司发行债券的方式远不止以信用这一种方式进行“担保”,通过担保、抵押、联保等多种形式也可以成为发行公司债的基础。
自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颁布实施《公司债发行试点办法》以来发行上市了3只公司债,即,“07长电债”、“07诚通债”和“07华能国际债”,其发债规模总计为105亿元。而有关人士也曾表示,虽然法律规定的发债门槛不高,但是实际上在试点初期,只有净资产规模在10亿元至15亿元的大型上市公司才能发行无担保公司债。可以说,这样的发行规则下,能够发行无担保债券,即,以自身信用作担保的债券的公司毕竟是少数。
如果将公司债仅限于此,公司债的发行主体按照首先会选择央企上市公司,然后是资质较好的地方上市公司的顺序选择,那么,2008年20-30只公司债上市,发行规模500-600亿已经是比较好的预期了。这与大力发展公司债的预期似乎相距甚远,与超过股票市场规模的目标那就更需要很长时间的等待了。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发展公司债不应把优质的中小企业排斥在外,在目前信用评级制度尚需完善,投资者对企业信用识别能力有待加强的时期,发行以公司实物资产作为抵押,或者以其他优质企业担保为信用基础的公司债,或成为解决中小公司发债难题的有效方式。
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通过资产抵押担保方式发行公司债的实践,也有中小企业捆绑发债的先例,这些模式大可为拓展公司债市场广度和深度而借鉴,公司债市场的创新值得期待。
当然,在形形色色的创新中我们也需要加以甄别。比如,在长期公司债市场尚未形成的今日,很多企业采取借新还旧的模式,通过滚动发行短期融资券以获取长期资金,这种融资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公司长期资金的来源,但明显存在风险溢价水平被低估的问题,有关部门已考虑在两次发行中规定时间间隔。
鉴于此,发展公司债市场,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创新步伐,从而带动公司债市场在广度和深度上健康扩容。
|
|
来源:
中国证券报 |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
|
|
|
热点新闻 |
|
|
|
|
|
|
财富世界 |
|
|
|
|
|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