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外汇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新华网记者看美国:美元新与旧 价值两重天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14日 14:10
刘洪

    

    上月23日,第一张印有美国新财长保尔森签名的美元钞票下线,美元从此也算进入了“保尔森时代”。

    在美国,旧版钞票和新版钞票一样流通——在每张钞票正面都印有一行字:“该票据是支付任何因公因私债务的合法凭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保尔森时代”更多是文字上的,不影响美国人的具体生活。

    但是,目前全球流通的7000亿美元现钞中,有一半以上在美国以外使用。在一些地方,新美钞和旧美钞可大不一样,只有“保尔森时代”的美钞,才算是真正的硬通货。

    有“明星政治家”之称的鲁宾,被认为是美国最近20年中最优秀的财政部长,但很可惜,印有其签名的美元钞票在国外却实在少受人追捧。

    同事余谦良曾在印度尼西亚当过常驻记者,据他介绍,在印尼根本找不到旧美钞。为什么?因为旧美钞兑换印尼盾是要打折的。比如,印有克林顿时期财政部长鲁宾签名的100美元钞票只能兑换相当于95美元的印尼盾。另外,如果美元有折叠过的印痕,那对不起,钞票的实际价值也得打折。

    余谦良所言不虚。日前《华尔街时报》也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马达加斯加中央银行外国服务主管拉扎菲姆贝罗去印尼出差,随身带了八张面值一百美元的现钞,其中4张是1996系列的。

    但她惊讶地发现,许多印尼酒店、餐厅和商店根本不收这些美钞,“印尼人对他们的货币非常认真”。她后来不得不从朋友那里借钱才顺利完成那次旅程。这个教训令拉扎菲姆贝罗记忆深刻:“如果我去欧洲或者美国,我根本不必担心。但是在非洲或亚洲,我得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我携带的百元美钞是新版的,而且看起来是崭新的。”

    是人就难免喜新厌旧,美钞也在劫难逃。其实,旧美钞不招待见,也不止东南亚一些地方。就拿马达加斯加来说,在一艘意大利游船上当服务员的吉恩·伊夫斯经常会郁闷一阵子,因为在他的船上船员领工资时要想拿到新美钞,就需抢先一步排队。动作慢的人只能领到旧美钞,而在许多非洲港口,700美元的旧美钞工资有时只能当600美元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能跟人们对美元的矛盾态度有关。美元虽好,但一旦拿到假钞,必定损失惨重,而在市面上流通的100美元等大额旧美钞中,假币的概率更多一些。另外,也可能与民众的习惯性心理有关,就如中国人过年给压岁钱,孩子们显然更喜欢收到崭新的大票子。

    不过,这种现象也揭示了一个很真实的道理,正如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约翰·泰勒所言,钞票只有在人们愿意收取的情况下才有价值。美钞也好,欧元也罢,毕竟是纸币,只有当接受者认为是硬通货时才是硬通货。

    有意思的是,最具诱惑力的美元,某些时候也很难攻破人们的心理防线。或许这是许多美国人所始料不及的。

    如此看来,美国实在应该改进美元的宣传策略。美国政府部门应该到国外进行安抚,确保美元旧钞与新钞一样,交换同等数额的当地货币。毕竟,财政部长这个职位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能因为换了人再加上用得旧了点儿,印有前任财长签名的钞票就“人为”贬值了。

    据说,现已担任花旗集团执行委员会主席的鲁宾,在听说印有自己签名的美钞“贬值”后就很不爽。不过,这位美国商界中的精英人物不改精明本色,愣说自己发现了商机:“如果有人只肯为1美元出85美分,我倒愿意与他交易,以便从中赚取差价。”

       作者介绍:刘洪,毕业于南京大学国际商务系,现为新华社驻华盛顿分社记者。“9·11”事件后,刘洪是中国第一批进入喀布尔的记者之一,他还曾常驻耶路撒冷,采访过阿拉法特、沙龙、佩雷斯等风云人物。

 
来源:新华网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