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明年升值或更快 中国准备好了吗?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外汇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人民币汇率明年升值或更快 中国准备好了吗?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2月02日 07:20
    长期来看,中国汇率采取“盯住”而不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做法不可避免

    欧盟态度不再温和,中国则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节奏。

    中欧工商峰会已经结束,双方的汇率和贸易之战暂告一段落,但萦绕其上的硝烟依然未散。而在学术圈,有关人民币应该继续小幅升值还是一次性大幅升值的争论愈演愈烈。

    尽管学术圈不乏余永定等主张大幅升值的学者,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国务院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所长裴长洪、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戴金平、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郭田勇以及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温天纳均表示,人民币不能一次性大幅升值。

    紧盯美元并不可靠

    在中欧峰会上与温家宝总理会见之后,11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访的“欧元三巨头”表示,中欧双方已经在人民币汇率上达成共识,即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双方宣布将建立由副总理牵头的双重磋商机制,并将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来处理货币问题。

    人民币继续升值,但决不是一次性到位——这是从温家宝到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等传递给欧盟方面的一以贯之的态度。中国再次强调了在汇率问题上的原则——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并且承诺逐步完善汇率形成机制,使其更具弹性。

    不过,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虽然汇率机制目前不会作本质改变,但在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将被迫迈得更大。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甚至预计,明年人民币将升值10%。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戴金平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长期来看,中国汇率采取“盯住”而不是“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做法将不可避免。这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将比现在更快。

    问题是,中国准备好了吗?

    “美元的跌跌不休是导致人民币对欧元贬值的重要原因。”交银国际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的跌势看不到底,欧元不断升值,这也使得主要盯住美元的人民币在对美元升值的同时对欧元不断贬值。

    “目前汇率形成机制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戴金平直言,由于主要盯住的是美元,人民币对欧元的贬值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种盯住制度应该有所调整,应该逐步改成盯住一篮子货币。”

    选择长痛还是短痛

    由于贸易摩擦和壁垒的增多和通胀势头不断明显,呼吁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舆论在国内也明显起来。

    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认为,人民币应该大幅升值,以防止热钱的不断流入。但他表示,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表示,人民币加速升值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更多资本涌入中国,但长期来看,大幅升值所导致的热钱流入会比小幅升值要少。

    只要人民币有升值的预期,热钱的流入就难以避免。问题是选择长痛还是短痛?

    决策层的选择是前者,而大多数学者也认为,从防止中国经济出现剧烈波动的角度出发,人民币不能大幅升值。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与“欧元三巨头”的共同声明中已经表示,要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11月28日也在上海表示,人民币保持渐进式升值,能够避免对经济实体产生过大冲击,“熨平波动”的同时也防止过热。

    “人民币如果升值太快,首先对我国的巨额外汇就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社科院裴长洪表示。

    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目前似乎并不具备这种承接大幅升值的能力。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将引发大量投机活动,这是我们现在的货币体系很难应对的。”

    “汇率调整的确有必要,很多事只能做不能说,否则会引起波动,但在政策公开透明的情况下,又不得不去做,的确是个两难选择。”交银国际温天纳表示,中国政府制定政策的出发点还是应该“以我为主”。

    根据中金公司的估计,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目前已下跌23%)未来两年将再贬值15%-20%,才能将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改善至GDP的3%左右,接近过去25-30年的均衡水平。这意味着资金流向在2009年之前不会出现拐点性的变化,未来人民币对美元势必出现更大幅度的升值。

    人民币升值必然会以国内经济增速的调整为代价,在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看来,汇率调整之前应当仔细评估其对经济的杀伤力。不妨采取适度升值的办法,人民币升值速度可以高于美元贬值的速度。
来源: 华夏时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