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价格猛涨对美联储乐观的通胀预期形成新威胁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外汇 > 外汇滚动新闻 > 正文
 
食品价格猛涨对美联储乐观的通胀预期形成新威胁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6日 14:12
    食品价格的猛涨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Reserve,简称Fed)乐观的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新的威胁,并为经济增长前景再添难题。大部分Fed官员们都认为当前美国物价涨幅过高,同时表示,经济增长放缓会对物价涨势起到缓解作用。然而,一些观察人士却对此感到困惑,而部分决策者甚至还担心,在当前这样一个物价环境中,Fed大刀阔斧的减息举措会影响其行使维持物价稳定的历史使命。通货膨胀是一个由来已久的经济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商品价格多年来一直在不断攀升,食品和能源价格都是如此。这两方面价格的上涨日益大幅推高整体通货膨胀指标,导致核心物价指标(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于大部分人认为的合理水平。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凸现出食品和能源价格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随着美国政府周二公布了3月份生产者价格指数,新一波通货膨胀消息也宣告到来。生产者价格涨幅常常高于消费者价格涨幅,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或降低利润率的方式自行承担一部分上升的投入成本。但批发成本的增加最终还是会转嫁给消费者。食品价格攻坚战美国政府周三公布,受原材料价格上涨8%推动,3月份PPI上升1.1%。食品价格上升1.2%,前月为下降0.5%;其中,蔬菜价格和牛肉价格分别上涨了15.4%和4%。一些观察家指出,食品价格上涨是最危险性的。NaroffEconomicAdvisors的JoelNaroff称3月份PPI报告“令人感到不安”,并警告称,由于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通常会很快传导到消费层面,因此美国家庭会发现在这些商品上的支出越来越多。更糟糕的是,农业专家们认为物价极有可能会进一步走高。他们将近期食品价格的上涨与能源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并表示,商品价格与美国经济的关系已有所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商品价格的走向更多地取决于油价等因素。对依赖海外能源和气候变化两方面的顾虑促使美国政策倾向于鼓励将玉米制成的乙醇作为汽油添加剂。于是,在工业需求和食品需求的双重推动下,玉米价格节节攀升,促使农民们放弃种植其他作物,转而种植玉米,这样一来,也会推高种植面积减少的农作物价格。与此同时,农民们还面临着燃料和肥料成本的上升,他们正在转嫁这部分成本。所以说,食品价格的飙升在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ReserveBankofChicago)经济学家DavidOppendahl表示,商品价格大幅上升,而关键问题在于它们是否还会继续走高或者说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高位企稳的时期。艾奥瓦州立大学(IowaStateUniversity)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心(CenterforAgriculturalandRuralDevelopment)的农业经济学家ChadHart表示,近几年来玉米种植面积迅猛增长,当前的种植面积是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他指出,期货市场预计近期玉米种植面积还会略有增加,之后会小幅回落,但他预计未来农产品价格上升的可能性更大。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奥马哈分行的经济学家JasonHenderson预计,未来物价水平不太稳定。但他认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食品价格应维持高位运行。前路坎坷如果基于食品的商品价格在当前高位附近持稳,这将构成负面影响,但对于通货膨胀来讲不再是大问题。然而,这凸现出商品价格与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商品价格上涨之所以令人担忧,是因为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基本上需要消费者来承担,从而会导致他们缩减其他方面的支出。因此,商品价格的上涨会生成推高整体通货膨胀和抑制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在经济学家们看来,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自我修正,因为消费减少会导致经济放缓,最终会推低物价。德意志银行的JoeLavorgna称,经济衰退能遏制通货膨胀。但即便如此,还是存在问题。许多商品价格的上涨并不是受到了美国需求面的影响,而是与其他一系列因素有关。全球需求增长、能源政策选择、全球安全问题等因素正在影响着商品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意味着仅凭借美国经济的放缓不足以缓解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换句话说,无论经济表现如何,美国都将继续面临这种压力,它不仅会推高整体通货膨胀,还会抑制经济增长,这对那些将维持物价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视为历史使命的央行决策者而言可谓是如鲠在喉。艾奥瓦州立大学的Hart警告称,市场预计食品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如果他的判断是正确的,那么前方对于Fed而言将是荆棘密布。
来源: 中金在线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