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大放小产业基金"发芽" 试点指导小组正拟总方案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抓大放小产业基金"发芽" 试点指导小组正拟总方案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1月19日 14:14
杨静
    经国务院同意,由发改委牵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指导小组正在拟定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总体方案。

    发改委财金司的意见倾向于“抓大放小”,即对大的基金加强审核,而对小的可以放开。小型基金只要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先到工商局注册,如果将来愿意接受监管,再到发改委备案,备案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相关优惠措施。

    “如同很多年以前投资银行这个词开始在中国流行一样,”国家发改委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说,如今这种情形轮到了产业基金。

    “但在国际上,实际并没有产业基金这种说法。”一家本土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PE)机构人士指出,“产业基金”是中国特色。国家开发银行对产业基金的定义是,一般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产业基金包括了国外通常所称的创业投资基金(Venture Capital,以下简称VC)和PE。”他说。

    从2005年VC在国内重新升温开始,中国“产业基金”领域一直热闹非凡。数据显示,2007年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在基金募集、投资和退出方面都出现了大幅增长。第三季度共有15只针对亚洲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成功募集资金96.69亿美元,创下近年来单季募集资金额的最高记录。包括黑石、KPCB等外国主流的PE机构都进入了这个市场;民间资金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理论上来说民间资本做PE没有任何障碍”,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说;而国产PE在去年年末通过渤海产业基金的成立而昭示了对这个市场的介入,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发改委又批准了5只产业投资基金。

    “这一方面是这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在国际范围内PE的快速发展,这使人们认识到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日益成为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曹文炼指出。在这些大背景背后,还有股票市场全流通的实现,《合伙人法》承认有限合伙制的合法性等操作层面的因素。

    二十年孕育

    2006年12月30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渤海基金管理公司同期在天津挂牌。它是第一只国家准生的产业投资基金。在国内对产业投资基金有10多年探讨的基础上,渤海产业基金仍然是艰难降生。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在此后指出,他没有想到要促使这样一只产业基金诞生,“需要费那么大的劲”。

    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基金,作为一个行业迅速发展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这段时间也是中国开始探索产业基金的时间,中国从20年前就开始发展产业基金。1985年9月,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获准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产业基金公司,标志着产业基金在中国的问世。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不少海外机构设立的投资内地的股权投资基金名称就叫做产业基金,90年代初内地也设立了这样一批基金,比如说中国人民银行当年批准的乡镇企业基金。这期间还有中外合资合作的产业投资基金。如国家开发银行与瑞士联邦对外经济部根据中瑞两国政府于1996年10月11日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共同出资设立了中瑞合作基金;此后中国财政部、比利时电信联合海通证券和比利时富通银行等多方发起筹备了中比产业投资基金。但这些先行的所谓“产业基金”,一般规模都并不大,投资的状况也算不上好。

    尽管从2001年开始,每年两会上都有有关发展产业基金的提案,但是一直未果。“其实从1995年开始,原来的国家计委就呼吁要发展产业投资基金了。”相关知情人士指出。但由于各方面的认识不尽一致,所以直到今天,与产业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未能出台。而作为退出主导制的产业基金,当时“国内资本市场发展之后,涉及公司和资本市场的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股不能流通,缺乏真正的机构投资者以及专业化的管理人等客观原因”,所以产业基金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而如今,国内发展产业基金的条件被认为已经基本成熟。首先是机构投资者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市场配置和提高收益的要求考虑,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希望通过介入产业基金扩大其资金运用渠道;其次是近年来信托法的颁布,公司法、证券法的修改基本消除了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运作的法律障碍。还有就是经过国务院特批设立的一批小的产业基金的探索为产业基金的大批出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锻炼了一批专业投资管理人才。

    应抓大放小

    渤海基金是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产业基金”,从其一开始就担负了为中国发展同类产业基金探索经验的任务。国家发改委财经司司长徐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多数地方政府将产业基金视为发展本地经济的融资工具,纷纷以政府名义向发改委上报申请;而且基金的投资范围希望被限定在当地,投资范围狭窄。但是产业投资基金实质上就是PE基金,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产品,如果地方政府干涉过多肯定不是一个好兆头。

    在天津渤海基金于去年底获得特批之后,全国各地加快了产业基金项目的报批进度。今年9月,包括上海金融产业基金在内的五只产业基金获批。这些基金也如渤海产业基金一样,在申报材料中强调的很多是政策的需要,是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设立产业基金促进本地区本行业的发展,而不是市场的认可。“这很容易造成社会上认为产业基金是政府政策工具的印象。”发改委一位官员称。发改委财金司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产业基金发展的重点应由区域化转向专业化。报告认为,在我国,区域化基金容易被地方政府掌控,不利于宏观调控。因此即使是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基金,也不应仅限于本区域选择投资项目,而应通过专业化管理,控制投资风险并提高投资效率。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产业基金的设立是否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这是此前各界争论的焦点。据悉,经国务院同意,由发改委牵头,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商务部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成立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指导小组正在拟定产业投资基金的试点总体方案。

    “目前,我们的意见倾向于‘抓大放小’,即对大的基金加强审核,而对小的可以放开。”这是牵头人国家发改委财金司的意见。财金司司长徐林表示,如果能简单地进行标准化核准,就绝不搞审批;如果能备案,就绝不搞核准。徐林认为这更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政府部门的审批、核准并不是产业基金成功设立并良好发展的保证,最重要的是基金管理人的历史业绩及资产管理能力是否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可”。

    对于大多数小型的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只要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先到工商局注册,如果将来愿意接受监管,再到发改委备案,当然备案的好处是可以享受到政府的相关优惠措施。而对大的产业基金进行监管,也是发改委财金司和北京大学共同组织到国外考察产业基金监管后,看到的全球的经验。英国在全国有200多家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但是只监管其中最大的18家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和我们现在的思路一样”。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