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增发股几乎全线破发 公募基金顶不住了?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公开增发股几乎全线破发 公募基金顶不住了?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3月21日 07:13
杨峰 岳永明
    全流通时代的第一轮牛市,已悄然走到十字路口。

    这一轮博弈中,部分未能转变思路的基金和机构,被无情抛入机构投资者的边缘。

    溃败增发股

    经过最近一段时期
热门资讯聚焦
·机构预测21日走势
·21日"牛股"大扫描
·[视频] 证券时间
·今日基金重要信息
·最新基金收益净值
·各大基金公司看市
·基金:如果再破3600 或下探到2500
·权威媒体谈股市:既需理性更需呵护
·传创业板征求意见稿或将延缓公布!
·平安融资无时间表 对股民表抱歉
·两大跳槽风险警示
·贵金属的投资攻略
·市民理财安全第一
·股市肯定会有希望
[用脚投票] [股神]
[强制分红] [利好]
的调整,原本被市场所追捧的增发概念,也风光不再。而在高位参与增发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均出现深度套牢的情况。

    根据天相投顾分析师王巍峰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2007年以来所有有增发(定向和公开)行为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大幅缩水,个别公司甚至被"腰斩",折价几乎达到50%,而实行公开增发的公司,除少数几家外,几近全线"破发"。

    公开数据显示,从2007年至今,沪深两市共有193家A股公司实施了209次增发。其中,定向增发168次,公开增发41次,再融资总规模达3425亿元,定向增发合计募集资金2594亿元,公募增发合计募集资金830亿元。在41次公开增发中29次是在2007年10月份以后实施的,占70%的比例;168次定向增发中,有72次是在2007年10月份之后实施的。

    "我们快支持不住了。"一位基金公司的外联人员经常在聊天中说这句话。

    在急剧扩容的破发大军中,机构投资者和散户一样未能幸免。如参与山河智能(002097.SZ)公开增发的基金公司中,南方稳健成长及贰号基金、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基金各获优先配售股68.57万股,而全国社保基金502组合、407组合以及诺安价值增长基金也各优先获配67.45万股,当时的发行价为54.62元,按照低点31.39元计算,每股亏损高达23.21元,上述机构帐面浮亏已经达到7879.56万元。

    而去年10月份国电电力(600795.SH)的增发,参与基金数更是创下78家的记录,双良股份(600481.SH)增发时有50家机构参与其中,而振华港机(600320.SH)、金发科技(600143.SH)等也受到十多家基金的热烈追捧。

    破发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增发过程中基金和机构投资者被大股东"忽悠"的例子不少。比如,去年增发的三房巷(600370.SH),在被宣传具有"重大意义"、"前景广阔"的增发项目上,公司大股东却没有参与优先认购,原股东最终认购的定向增发总额也仅仅只有发行总量的12.7%。

    对于上述亏损的出现,有基金经理诉苦,称"我们都给大小非买单"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和机构投资者中,这样的言论多次出现。一位私募的总经理表示,市场下跌中很大一部分做空动能,来自于原本以极低价格拿到原始股的限售股股东们,他们正在大量抛售套现。

    华泰证券海口龙华路营业部总经理庄虔华分析也认为,"在市场一致看多的市况下,解禁股的套现心理可能还不那么迫切,现在预期产生分歧,分析师、基金底气也不很足了,解禁股必然产生了更强的套现冲动,从而形成一个小周期的恶性循环。"

    机构"散户化"

    "机构,包括基金公司的研究报告和分析师意见,在大牛市环境下被迫提高估值水平,部分研究报告则蓄意推波助澜,这样与基金等机构的一致看多预期相互推动,进一步也加重了市场的非理性。"

    对于一直强调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机构,却在市场失去理性的时候,摈弃了一贯坚守--或者说口头上一贯坚守的原则,的确发人深思。

    银河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认为,对于基金、机构等在高估值市场中的投资失误,虽然不应该把板子都打在基金的屁股上,但是作为管理委托人几十亿上百亿资金的这些基金和机构,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其介绍,在对上市公司的研究上,基金绝大多数属于"二手研究",他们赖以分析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券商的研究报告,没有实地深入地调查,或者没有足够时间深入了解上市公司,拿到第一手的全面详尽的数据不太容易。

    缺乏经验,对市场没有足够的认识和对熊市的切身体会,则被王群航认为是这一次博弈中部分基金和机构败走麦城的最重要原因。据其介绍,很多基金经理从未经历真正的熊市,都是在最近一两年才开始管理资金的。

    证发投资投资总监王坚认为,全流通时代里的第一轮博弈,反映出很多问题。首先是机构投资者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估值标准,同时又没有坚持投资谨慎性原则,一味的追逐利润,忽视了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和理性判断。

    其次,市场更需要一个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监督体系,不仅仅要对基金公司每年的业绩进行排名,还应对基金经理是否违背基金契约和投资原则的情况进行统计备案,对不能秉承招募说明书中既定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进行公示,以便投资者对管理团队全面认识和监管层监管。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