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出海半年间 从火爆、沮丧到沉静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基金 > 基金滚动报道 > 正文
 
QDII出海半年间 从火爆、沮丧到沉静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4月14日 08:25
郑焰
    2007年9月12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国内第一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首度发行。“这是内地投资者第一次走出国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投资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对《上海证券报》表示。

    其时,上证综指已站上了5000点大关。过多的资金、极度高昂的投资情绪、国内公募基金牢不可破的赚钱神话,港股直通车传闻,再加上首度出海的亢奋与历史感,似乎再没什么可以阻挡这一产品的成功。待到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发行时,更是一举创下了中国基金史上的认购纪录。

    但是,仅仅一个月后,市场风向便陡然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几乎一夜间恶化,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一片风雨飘摇。首批出海的股票型QDII基金净值一度跌至6毛区间,4个月内投资损失近40%。

    一时间,“生不逢时”的指责充斥了各大报章,一度令人艳羡的QDII产品开始卖不掉了,更有银行系QDII产品遭遇清盘。

    随着质疑与绝望声尘嚣而起,QDII基金三月份投资报告却悄然而至。理柏数据显示,4只去年发行的QDII基金三月份平均亏损9.58%,明显小于A股股票型基金17.15%的平均跌幅。“QDII基金分散风险、平均收益的作用已初步显现,并将进一步体现。”理柏报告称。

    从极度火爆到极度沮丧,再到逐步沉静,QDII出海半年间的经历或许说明了太多。市场永远是我们最好的导师。

    1162亿的新纪录

    或许很少有人能预料到,即使在这号称百年不遇的A股牛市间,中国基金发行纪录竟是由QDII股票基金创下。

    自2007年9月12日南方全球精选首发之日起,随着华夏全球精选与嘉实海外中国的陆续发售,认购申请资金便一路走高,从490亿元,到630亿元,再到738亿元,以平均每个交易周120亿元——130亿元的水平急速上升。

    其时,上证综指已站上了5000点大关,管理层停止了A股股票型新基金的审批,而QDII产品则一度被视为分散过热资金的手段。“在A股普涨行情与巨大的赚钱效应面前,基金成了需要抢购的稀缺品。很多投资人已经不问其究竟投向何处了。”有基金公司市场人士表示。

    待到10月15日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发行,当日有效认购申请金额一举历史性的1162.6亿元,由此刷新了年度基金首发纪录。这也是中国基金史上第一只认购金额突破1000亿元的新基金。与此同时,该基金此次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为199.419万户,创下开放式基金首发认购户数历史新高。

    至此,QDII细则颁布后获批推出的前四只股票型QDII基金,申购资金一度达3020.6亿元,合计募集资金达到160亿美元。从投资范围来看,香港市场成为上述四只基金的主要选择。

    与此同时,港股直通车的传闻正如日中天,中国经济强劲,A股上涨趋势似无法阻挡。尽管美国次贷危机已初现端倪,但基金经理们纷纷宣称,这正是抄底的好时机。似乎已没有任何因素可以阻挡这一产品走向成功。

    快速建仓

    随着发行结束,尽管据其成立不过数日,南方、华夏两只QDII产品便很快公布了净值收益。与三个月的封闭期相比,QDII管理人们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积极的建仓策略。

    2007年10月12日数据显示,南方全球精选的单位净值为1.03元,建仓20日内,净值增长3%;华夏全球精选10月12日净值数据为1.009元,该基金于2007年10月9日公告成立。积极建仓,快速上涨,QDII产品似乎正将A股的投资风格复制到海外。

    “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了全球对原材料与能源方面的需求;近期全球资金持续增长,流动性增加;美国次贷危机对股市影响有限,而阶段性股市下挫则提供了逢低介入的机会。”有基金经理称,“上述看涨判断,令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建仓策略。”

    当然,另一方面,在港股直通车的预期下,无数人相信AH差价终将被填平——自然是往上填平,很多人宣称,买得越快,赚得必然越多。

    “香港投资者从没见过如此波澜壮阔的持续上涨。”香港时富证券研究部董事罗尚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如此感慨:“QDII来了!”自第一只股票型QDII基金成立后两周多时间内,香港恒生指数从28000点一口气涨到了30000点上方。

    “QDII基金到来之前,香港的投资者都在观望,谁也不知道它们的力量有多大。如今,我们感受到了。”罗尚沛说,“这些机构投资者热衷于一线蓝筹股:银行、保险、电信、资源,一口气买下来,股价被不断推高。”

    面对如此大幅上涨,投资者心态各异。著名的巴菲特已被报道抛空中石油,美国铝业减持中国铝业。与此同时,香港本地投资人抬头观望,QDII基金则大举建仓。

    那么,究竟是巴菲特错了,还是QDII错了?罗尚沛称,香港投资人士多抱着走一步看一步,顺势而为的心态。

    坏消息来了

    坏消息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到来。

    随着花旗、美林等华尔街巨头相继公布亏损的财务报告,一度被认为已得控制的次贷危机忽然间恶化。房地产持续不景气,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滑,2007年10月下旬开始纽约股市再次下探,金融类股票领跌。

    对于QDII基金而言,拐点出现2007年10月26日。在接下来的4周内受美国次债恶化等因素影响,港股突然开始了狂泻,香港恒生指数进入11个月后一口气从31897点连续下跌至25861.73点。如果从10月26日算起,恒生指数在4周内下跌了11.10

    %QDII基金也同步下跌,但跌幅更巨。根据wind资讯统计净值数据显示,自2007年10月26日至11月23日,南方全球精选的跌幅为12.32%,华夏全球精选的跌幅为14.45%。嘉实海外中国的跌幅为14.51%,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跌幅最大为14.81%。

    4只QDII股票基金的跌幅不仅超过同期的香港恒生指数,也远远超过了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跌幅4.87%)、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同期跌幅4.78%)、韩国综合指数(跌幅10.31%)、新加坡海峡指数(同期跌幅10.28%),澳大利亚普通股指数(同期跌幅3.80%)。

    祸不单行,一度似铁板定钉的“港股直通车”再无下文。而2008年1月到2月,一系列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放缓,衰退几率上升,美国股市和全球股市跌声更是一片。

    在如此血淋淋的市场面前,反思声开始出现。如果当时更谨慎一些,如果建仓更缓慢一些,如果配置更均衡一些,甚至如果购买时想得更清楚一些……

    更有好事者事后分析,在4只QDII基金建仓之前和建仓同期,恰恰也是海外大中国基金和各路对冲基金纷纷募集资金、买入港股最为积极的时候。大批的海外资金提前“抢筹”与提前撤退,或许也给首度出海的中国投资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而海外经验不足,投资不够分散等等因素,都成为了反思的焦点。

    有QDII管理人据称事后无限感慨,当初建仓过快,哪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启示录

    “在众人恐惧时贪婪,在众人贪婪时恐惧。”巴菲特的名言或许说尽了投资的奥秘。

    待到2008年1月至2月间,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发售时,市场无疑到了低谷。该基金的首发规模仅为31.56亿份,相比前一只QDII基金的首发规模骤降近九成。其后,民生银行旗下的QDII产品更是爆出亏损超过50%,遭遇清盘。

    正当市场陷入绝望中时,随着贝尔斯登传出破产消息,在美联储大力救政策的刺激下,海外市场悄然步入反弹。

    理柏数据显示,4只去年发行的QDII基金三月份平均亏损9.58%,明显小于A股股票型基金17.15%的平均跌幅。“QDII基金分散风险、平均收益的作用已初步显现,并还将进一步体现。”理柏报告称。

    QDII带来的启示或许并不陷于自身。事实上,从去年至今,A股市场隔绝于世界,只涨不跌的神话已经破灭。今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今年以来下跌了8.83%;香港恒生指数跌幅达14.92%;上证综指第一季度则重挫近34%。

    “事实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在市场动荡中幸免。正如每天太阳升起与落下一样,股市波动是非常自然的事。即使没有次贷危机,也会发生转变。”富兰克林坦伯顿基金集团执行副总裁,人称“新兴市场教父”的马克·莫比尔斯对《上海证券报》表示。

    “对于投资人而言,若所有的投资产品都集中在一个市场,是危险的。”马克称,“我们需要在全球的波动中,寻找价值,分散投资。这便是QDII产品的意义。”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数据载入中...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