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要闻 > 正文
 
百亿基金建仓忙唯有"追蓝"一条路 重仓股连续上涨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18日 08:49
徐幸福
    今年股票市场的火爆引发了基金的销售狂潮,基金份额过百亿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中份额超过百亿的偏股型基金已达8只。其中有6只为今年新发基金,2只为大比例分红再营销基金。这8只基金规模合计高达约1350亿份,其中除5、6月份成立的广发策略优选、易方达价值精选基本建仓完毕外,其余6只基金都还处于建仓期或才刚刚开始建仓。对这些巨型基金的建仓行为与策略进行分析与推测,无疑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启示。

    大盘蓝筹成天然之选

    由于目前国内A股市场容量有限,大盘蓝筹股成了百亿基金建仓的天然之选。数据统计显示,即使加上新近上市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大秦铁路、中国国航等大蓝筹,目前整个A股市场流通市值也不过2万多亿元。对于400亿基金来说,就是2%,几乎所有的个股平均都要建仓2%,建仓难度之大超乎想象。根据基金中报披露的持股明细统计,偏股型基金股票资产部分的80%集中投资于175只股票,说明市场中值得投资的股票的稀缺性。如果再考虑投资的流动性、稳定性与收益性等因素,选择更加稳健、持久的大盘蓝筹成了百亿基金自然的投资目标。

    从已建仓的百亿基金投资组合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结论。三季报显示,首发份额高达184亿份的广发策略优选,前十大基金重仓股分别是中国联通、大秦铁路、招商银行、大商股份、金融街、贵州茅台、中国石化、中国银行、长江电力、盐湖钾肥,无一例外全部是大盘蓝筹,并且有8只个股的投资规模超过流通股比例2%。而此时该基金的股票仓位也才刚过了6成,为62%,离其最高配置上限还差33个百分点。公开信息显示,同样的境况也出现在6月份成立的另一只百亿基金易方达价值精选身上。

    老基金投资策略值得关注

    由于使用统一的研发支持平台与基金经理们的市场预期与判断具有较强的延续性,因此分析与研究基金公司目前的行业配置与投资偏好,将有助于了解新基金的投资配置动向。根据三季报的统计数据显示,嘉实基金三季度重点配置的行业是金融保险、交通运输、房地产,分别占净值比例为15.49%、10.99%、7.22%。其中嘉实策略成长基金经理邵健管理的嘉实增长重点配置的前三大行业为批发零售、机械设备、生物医药。这一配置也与他在基金路演中的看法一致:一方面看好具有良好成长性的与消费、服务相关的行业、具有一定自主创新能力的装备制造业,另一方面认为钢铁、交运、石化等基础性行业将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保持一定的增长性。

    统计还显示,同时拥有两只待建仓百亿基金的南方基金公司同样偏爱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食品饮料、房地产等行业,三季度末分别占基金净值的11.21%、8.57%、7.71%、7.11%。其中南方高增长重点配置的行业为金融保险、金属非金属、生物医药,苏彦祝管理的百亿基金经理避险增值基金主要投资于金属非金属、房地产、石油化工等行业。百亿基金经理认可的上述这些行业,在下半年都有较好表现,对投资者来说无疑需要格外关注。

    基金重仓股连续上涨

    随着市场持续上涨,未被挖掘的低估个股越来越少,个股估值普遍趋于合理甚至部分成长股的未来业绩已被透支,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倾向的操作策略是不轻易换股。这样,对于百亿基金来说,在建仓上使用“追随战术”是一种可能性很大的选择。而且,市场的表现似乎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对持续看好的股票继续加仓,成了新基金的常规动作。随着股指连创新高,基金重仓股在本轮行情中继续扮演着领涨的角色。统计显示,以百亿基金华夏优势增长成立日11月24日为起点算起,至上周五,华夏基金持股普遍大幅上涨,其重仓股票泸州老窖、航天信息、宝钛股份、民生银行分别上涨了25.27%、19.74%、28.42%、20.77%,有的股票上涨的更多。工银瑞信基金旗下的持股也有同样的情况,上海家化、烟台万华、用友软件等股票都有不俗表现,用友软件上周五甚至牢牢封于涨停。而该公司三季报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工银瑞信核心价值与精选平稳分别持有500万股与400万股列第三与第四大流通股股东。

    对于新基金采取“追随战术”的建仓行为,也有其合理性的解释。一方面,持有的股票必然研究的比较透彻,投资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变,而长期资产管理人一般对行业与个股的判断与认识,也存在较强的持续性。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近期千亿巨型基金的建仓行动,毫无疑问,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与进行深入的分析。正确认识市场与机构投资者行为,将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与收益。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