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基金 > 首页 > 基金要闻 > 正文
 
持续营销也疯狂 京沪深穗四城同热资金火线入市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2月22日 09:31
张哲
    下半年以来,一度遭遇冷落的持续营销日益受到各大基金公司高度重视,尤其近一段时间在基金首发节奏受调控之时,基金行业持续营销乐此不疲,大规模的持续营销迅速募集到可观资金进入股市。

    京沪深穗四城同热

    在今年之前,基金持续营销还停留在“坐冷板凳”的尴尬局面,新基金首发频繁的同时老基金规模缩水。而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以京沪深穗为代表的四城基金公司群起持续营销之势,俨然已将零星点点的持续营销演变为“燎原之火”。

    7月,中海基金首家联合农行,对旗下中海分红增利基金短时间内连续展开两次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持续营销活动,分红降低净值之后吸引可观的新资金进入,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分红增利基金也逐渐树立起鲜明“分红”特色。同时,富国基金拆分更是引发申购热潮,规模超过30亿,基金持有人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上海基金持续营销火爆的同时,在广州,南方基金旗下南方稳健贰号可谓将持续营销又推向一个小高潮。

    进入四季度,基金持续营销更是随着股市的持续升温也日益火爆。分拆、复制由于需管理层程序审批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而分红、费率优惠则成为基金公司持续营销主要手段。嘉实基金于11月初对旗下嘉实稳健基金大比例分红,同时联合中国银行等销售机构启动费率优惠申购活动,受到市场追捧。借此强大的客户基础,嘉实基金在随后的嘉实策略基金首发募集超400亿,引爆整个基金销售市场。

    除此以外,广发基金旗下稳健增长、广发聚丰、广发聚富,鹏华基金旗下普天收益、普天债券、中国50,天治基金旗下天治核心成长等多只基金多次分红。事实上,除了这些近期比较热的基金公司以外,京沪深穗四地多家基金公司大多在持续营销上有所作为。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表示,至于大盘目前点位是否适合分红,他认为,基金分红是要将权力让渡给投资者,持有人既可以红利再投资,也可以选择现金分红,使投资收益“落袋为安”。同时,与基金的IPO首发相比,某种程度上基金公司在持续营销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比如,分红频率、分红额度、费率优惠条款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营销自主余地,因此广受基金公司推崇。

    资金火线入市

    据20日央行公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储户在选择如何支出中,选择“购买股票和基金”的占18.5%,跃升至历史最高,基金已成为居民家庭除储蓄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储蓄存款仍为最主要的金融资产,占65.8%,但是比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下降2.4%和3.6%。选择基金的从上季度的6.7%猛增至10%,取代股票和国债成为除储蓄存款外最多的金融资产。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巨大的储蓄资金正在迅速转化成基金资产进入股市。但这么迅猛的态势引发有关管理层的忧虑。从长期来看,股民转化为基民是必然,但如何保护这些别赚钱效应冲昏头脑的基民利益,乃是基金公司、代销渠道在发行之前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事实上,不理性的不止基民,日前,已经有基金销售过程中盲目夸大收益、忽视提醒投资风险的不正常过热现象。这和基金公司作为理性投资管理人的定位是有悖的。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基金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爆发式增长是必然,但关键要保持平稳持续的发展。针对近期基金销售市场过热,比如用过往业绩吸引投资者、大比例分红净值归一等有误导投资者的销售行为,管理层也敲响了警钟。专家表示,如果对此类行为不及时矫正,一旦投资风险出现,基金公司面对的不仅是投资者的诉讼,基金行业的信誉危机也将来临。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