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货上市:吸取国债期货教训 吃一堑应长一智 期货滚动报道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金融期货上市:吸取国债期货教训 吃一堑应长一智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08日 11:33
常清
建设金融产品的定价中心

    在金融市场体系当中,价格的形成与价格的决定是金融市场机制的核心。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金融产品的基础价格形成都是通过期货市场来进行的,即期货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形成基础的金融产品价格。由于许多金融产品的交易是跨国家、跨地区的,所以说,大宗的金融产品有一个定价中心的问题。人民币正在从中国货币走向亚洲货币,进而向世界货币转换。因此,我国以人民币标价的金融产品,其定价中心的建设问题将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国在建设商品期货市场的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很多我国大量生产和消费的大宗商品,迄今为止,其国际贸易价格的决定权仍属于欧美市场。我国形成一些大宗商品定价中心的经济条件、市场条件都是具备的,但是由于我国的期货市场在体制转换的过程当中发展举步维艰,迄今还是一个弱小的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影响力,还不能成为我国的企业进行国际贸易时定价的基础,因而这些商品的价格决定权仍旧在欧美市场,而我国只能被动地接受欧美市场的价格。

    2000年以后我国的期货市场结束治理整顿进入了恢复性发展时期,中国期货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许多商品已经有了一定的国际性的定价功能,例如:我国的橡胶品种所形成的价格不仅仅被国内的厂商作为定价的基础,也成为东南亚橡胶生产经营企业定价的基础。但是,我国的期货市场迄今为止离成为亚洲时区的定价中心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谓任重而道远。

    我认为,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的建设经验教训,对于建设金融期货市场而言,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其一、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问题。我们应该充分汲取商品期货市场起步早、发展慢的历史教训,要明确指导思想,即将我国的金融期货市场建成人民币产品的定价中心,决不能犹豫和徘徊,步法可以迈得更大一些。不要再奢谈什么“规范是第一位的,发展是第二位的”这类莫名其妙的问题。所谓规范和发展的问题纯系计划经济的长官意识所造成的。市场不规范的根源在于计划经济的思维,计划经济的思维少了,市场就规范了。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它本身就是规范。

    其二、市场建设的方向问题。市场建设的方向问题是指将市场建设成市场化的市场,还是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市场,这决定着这个市场有没有生命力。我国的商品市场在试点初期,其设计思想和制度建设全是市场化方向的,但由于当时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经济政策与体制转换过程当中的矛盾与摩擦,使得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则逐步脱离了市场化的原则,而逐渐偏向于计划经济的思维。偏离了市场化的取向就使得市场经济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市场出现了扭曲和变形,从而丧失了内在的活力。

    其三、对国际惯例借鉴的问题。在建设商品期货市场的初期,我们这些研究者和设计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看法,那就是我们一定要借鉴和遵循一些国际上通用的规则和惯例,因为这些规则和惯例体现了期货市场运行的规律性的要求,在充分遵循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中国体制转换的特殊性,用一些过渡措施来与国际惯例衔接。我们在研究规则的时候透过国际惯例来深刻地认识期货市场运行的规律性,采用任何过渡措施都不能背离期货市场运行规律性的一种本质要求。

    历史已经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不应该再过多地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强调所谓的“中国国情”,搞出一大堆土规则,限制了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当前,要彻底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使期货市场摆脱条例的束缚和干扰,按照其客观规律正常发展。

    其四、期货市场的体制的问题。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体制严重地束缚了期货市场的发展,例如交易所的体制问题。法律上的体制和实际上的体制是不一样的。从法律上讲我国的交易所实行的是国际上通行的会员制的体制,可是在实践当中并不是会员制的体制。

    令人高兴的是,目前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设计方案实行的是公司制体制,它既符合我国《公司法》的要求,又符合国际惯例,希望这一体制能够名副其实。
 
来源: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