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委密集调研大豆产业 欲破解国产大豆危局 期货滚动报道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中央部委密集调研大豆产业 欲破解国产大豆危局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8月11日 11:11
 

    一位农业问题专家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解决办法来看,让企业适当运用期货,进行套期保值,走出去建立海外大豆种植基地和供货渠道,“对眼前问题起不到多大作用,远期可能有点作用。”

    “大企业如中粮集团等国营企业可做到走出去,但是私营企业还不行。出去之后可能短期开荒,长期的改变就是包地之类。”该专家说。

    对于各方的不同看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坦陈,由于大豆问题牵涉众多,非常负责,目前的方案确实也只是一个“折衷之道”。

    农业部的一位官员表示,大豆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争议在所难免。

    从1996年开始,国家不断对大豆的政策做出调整,试图找到一种良性解决途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为了弥补国产大豆的不足,于1996年调整了大豆贸易政策。调整后的政策规定,我国对大豆进口实行配额管理。普通关税税率为180%,优惠税率为40%,配额内税率是3%。

    但是,由于国内一些合资企业拥有独立进出口专营权,以至于一直执行是3%的税率。

    这被认为是中国大豆放开的开始,可以说,中国大豆是最早放开的农业领域。

    1996年前,中国大豆压榨企业在满足国内豆粕需求的同时,还大量往韩国和日本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出口,1992、1994、1995年的豆粕出口量都接近100万吨。

    因为配额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1997年中国进口大豆数量达到279万吨,而豆粕的进口数量更是增加到347万吨。

    这个数据一直呈飞速增长局面——2000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

    这一年,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在1995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

    过度的进口也让高层意识到问题,2001年6月,农业部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次年又颁布了 3个配套办法。

    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总经理田仁礼称,此条例的颁布直接刺激了第2年大豆进口数量的减少。

    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按照当时的承诺,中国将取消对大麦、大豆、油菜籽、花生油、葵花子油、玉米油和棉花籽油的进口关税配额体制。

    据了解,当时专家的观点五花八门——有的表示要把中国变成世界的大豆加工厂,进口美国的大豆就相当于进驻美国的国土,还能拿到美国的财政补贴,何乐而不为?有的表示按照世贸规则,我们农产品要全面放开,放开之后,农业怎么办?但事实上,对大豆来说,早已按照3%的关税执行大豆进口。

    与此同时,农业部也开始了“大豆振兴”计划。由于政府的一种软壁垒的措施,2003年也迎来了大豆产业的黄金岁月。不论是豆农还是压榨企业,收入都非常可观,当时在黑龙江,大豆的价格一度攀升到每斤1.75元到1.80元。

    在这一黄金岁月里,大豆潜在的危机被掩盖了起来。

    2004年年初,整个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出现大跌,亏损甚至达到200元/吨左右。

    这成为了整个大豆业的转折点——ADM、Wilmar、嘉吉、托福、来宝、路易.达夫等国际大豆主要供给商通过参股、控股等低成本扩张方式,大举进入中国大豆压榨行业。

    即使此后政府采取了免除农业税、油补等政策,但由于中国大豆种植成本高、国际大豆供应商控制着国际大豆的原料供给,且很大程度上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价格的变化,中国的大豆开始陷入低靡时期。
 
来源: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