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近 又那么遥远……股指期货这难产的一年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新闻中心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国际经济县域经济经济与法视频军事IT房产汽车专题科技艺术旅游健康博客奥运
· 财经人物--财智人生
· 独家视点--一家之言
· 财富生活--孔方世界
· 行情直播--股市资讯
 中国经济网 >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搜索:
 
如此之近 又那么遥远……股指期货这难产的一年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8年01月02日 11:06
    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中,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制框架构建、操作方法宣传以及风险防范教育都在频率和数量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落实。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的轮廓正逐渐清晰起来。但让人略感遗憾的是,经历了种种等待与猜测之后,这场似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金融盛宴,带给人的感觉依旧是:距离如此之近,同时又那么遥远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股指期货绝对吊足了市场的胃口。从4月颁布实施《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到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经纪业务牌照正式申请启动,再到10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宣布中国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股指期货的筹备工作始终马不停蹄。与此相伴,管理层的吹风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市场中不明来历的种种传闻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在“呼之欲出”了一年之后,股指期货何时推出的问题在今天仍是个谜。

    12月25日,在“2007年中国金融论坛”上尚福林再次表示,要稳步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深入做好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推动股指期货安全上市和平稳运行。而就在此后不久,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有联合各家银行、期货公司、软件公司在上海举行了有关银期转账服务的交流会,这也被视为是业内备战股指期货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在年关将至之际,有关股指期货的讨论再次掀起了一个高潮。人们又开始屏息静气,在官员、专家、学者每一次发言的字里行间、在相关机构每一次举措动作中仔细寻找股指期货的踪影。毕竟,对于股指期货这场盛宴市场期待的太久。

    无可否认,在已经过去的300多天里,有关股指期货的法制框架构建、操作方法宣传、风险防范教育都在频率和数量上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落实。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的轮廓也已逐渐清晰起来。但让人略感遗憾的是,经历了种种等待与猜测之后,人们今天也只能在模拟交易中和股指期货亲密接触。这场似乎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大餐,让人感觉距离是如此之近,同时又是那么遥远。

    万事俱备

    从去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以来,对于股指期货推出的各项铺垫和准备工作始终马不停蹄,时至今日,股指期货的推出可谓已“万事俱备”。

    今年2月,国务院颁布第489号令,《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公布,并自4月15日起施行,和之前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相比,新颁布的《期货市场管理条例》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商品期货交易扩大到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与此同时,新颁布的条例也大大改善了期货公司多年以来靠手续费进行同质化竞争的局面。这一举措无疑是为金融期货的推出搭建了清晰的规章框架体系。

    6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发布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管理办法》,将该管理办法与去年10月中金所发布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业务规则进行对比,进一步完善了熔断机制,更好地强化风险管理。

    今年10月22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批会员单位名单出炉,国泰君安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银河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等10家期货公司榜上有名。截至目前,随着第四批会员共13家单位的入围,中金所会员数已增至52家。另外,民生银行(600016行情,股吧)和交通银行(601328行情,股吧)相关负责人在不同场合表示,正在积极申请中金所特别结算会员资格。至此,中金所所构建的“由全面结算会员、特别结算会员、交易结算会员和交易会员构成的‘金字塔’形会员结构”也初具规模。

    10月底,金象保本基金转型为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连同之前的嘉实和大成旗下的两只指数基金,市场上和沪深300挂钩的基金已达3家。与此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市场监管完善、券商综合治理等一系列举措也是为股指期货的推出营造出更为健康良性的市场环境。

    不完整的市场

    目前,由于金融期货的迟迟没有推出,使中国大陆成为了全球前20大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不完整的市场”。在这个没有做空工具的单边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只能从股市上涨中赚钱,跌的时候大家都无可奈何地赔钱。看似简单的现象,实际上却隐藏着重重危机。

    首先,对于没有做空工具的金融市场来说,能够释放风险的通道比较狭窄,这样金融体系的弹性就较差,市场中的风险会很快的聚集起来。同时,没有做空工具的金融市场,难以发挥宏观调控信号的传递效率。

    在专家看来,股指期货最重要的影响就在于通过双向交易机制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提高市场定价效率,并由此为进一步的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由于在制度设计上能够有效地将市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区分,再加上低廉的交易成本与高杠杆的特性,股指期货和其他金融品种的组合交易将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需求:追求平均收益、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长期性资金可以获得一个低成本、高流动性的交易工具;而追求超额收益、注重特异性机会的风险投资者则可以通过指数期货与特定标的的组合对冲来剥离系统风险,获得信息挖掘的利润成果。

    时间表缘何难产

    虽然股指期货可以对市场产生健康有益的推动作用,虽然各项准备工作皆已接近尾声,然而介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所处的特殊阶段以及股指期货本身的建设是否已完善仍存有争议,管理层在推出股指期货的问题上仍然显得非常谨慎。仔细归纳,市场对于股指期货的争议大致有如下几点:

    首先,融资融券业务能否及时推出。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融资融券机制如果能先于期指推出,则能使股指期货与现货交易更为顺畅,最大程度上降低逼空行情的发生。但同时市场人士也普遍认为,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股指期货应本着高标准、严要求,在准备好的情况下,择机推出,而不是要等融资融券等业务的全面到位。

    其次,不少投资者担心股指期货推出后走势是否会被大机构操纵。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专家均表示,股指期货的抗操纵性很强。首先沪深300指数300只样本股的总市值近9万亿元,占沪深A股总市值比例的3/4,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操纵性。而期货的合约是无限生成性,也使期货市场上出现庄家的可能性几乎降为0,直接操纵期货市场根本不可能。

    第三,期货公司是否已经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防火墙也成为了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在此方面,证监会和中金所已分别建立了“业务隔离制度”、“会员间分层结算制度”、“结算会员间联保制度”、“保证金监控制度”等方式,以期有效的分散和防范风险。

    第四,“股指期货行情”影响大盘。所谓“股指期货行情”,即“股指期货推出前夕,股市将大涨;正式推出后,股市将大跌”。探解其中缘由,在于股指期货上市前,机构投资者会“抢筹”大盘蓝筹股,进而推升指数;股指期货推出之后,机构投资者可以在现货市场沽出获利盘,同时在期货市场进行卖空操作,从而收取双倍的回报。

    对此专家认为,股指期货不会改变股市长期趋势:股指期货以沪深300指数为标杆,由于根本没有机构投资者同时买卖300只股票,通过在现货和期货之间进行套期保值并不方便,因此,市场能否对股指期货产生足够的需求还很难说。

    广发期货公司研究总监胡天存则指出,股指期货的衍生品定位和价格发现功能,无论从中长期,还是较短的时期看,对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是正面的:会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不仅不会加剧市场的剧烈波动,一定程度上还是股票市场的稳定器。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发展是有利的、积极的,而不是对立的,不会加剧现货市场的风险。

    资料显示,根据对美国、日本、香港等海外市场股指期货推出前现货市场走势的分析,各个国家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反映是有涨有跌,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从长远来看,市场还是会慢慢修正,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期指对现货市场基本没有影响。

    呼之欲出?

    在2007年的市场行情走向尾声之际,国内期货市场年总成交金额终于突破40万亿元。统计显示,截至25日收盘,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今年累计成交7.15亿手,累计成交金额达40.16万亿元,全年成交金额在历史上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这较之2006年的21万亿元和2005年的13万亿元,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前进。期货市场的繁荣,也让人们对于股指期货能够尽早推出表现出了乐观的预期。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认为,今年底明年初将是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本轮证券市场的牛市从2005年底开始已经持续两年多,期间指数累计涨幅达到500%以上。从横向和纵向比较上来看,这种短期内涨幅创造了中国股市中股价出现一定程度的高估。而“只能做多才能赚钱”的单一盈利模式正是造成目前市场高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相对,具有风险管理、指数化投资、资产配置和价格发现等功能的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市场盈利模式,真正使得价值投资能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同,使得股价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规律充分体现。

    记者了解到,有关基金、保险公司、QFII等机构投资者如何进场的相关指引文件已进入最后会签、择机发布阶段。指引规定,对于可投资股指期货的基金产品,应以套期保值对冲风险为主,监管部门严格禁止没有股票和现金资产保护、过多使用杠杆的投机行为。而与此同时,中金所包括合约、交易规则、交易细则、结算细则、结算会员结算业务细则、会员管理办法、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10个文件同时出台并限时征求反馈意见和建议,也在暗示着股指期货上市条件已经齐备。

    就在这个岁末年初的冬日,市场开始静静等待,等待着股指期货的“平稳推出”,等待着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中国金融衍生产品迎来开门红。

    链接>>

    股指期货概念

    股指期货与普通的商品期货除了在到期交割时有所不同外,基本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以某一股票指数为例,假定当前它是1000点,也就是说,这个股票指数目前现货买卖的“价格”是1000点,现在有一个12月底到期的该指数的期货合约,如果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看涨,可能目前该指数的期货合约的“价格”已经达到1100点了。假如你认为到12月底时,该指数的“价格”会超过1100点,也许你就会买入这一指数的期货合约,也就是说你承诺在12月底时,以1100点的“价格”买入该指数。这一指数的期货合约继续上涨到1150点,这时,你有两个选择,或者是继续持有你的期货合约,或者是以当前新的“价格”,也就是1150点卖出这一期货合约,这时,你就已经平仓,并且获得了50点的收益。当然,在这一指数期货合约到期前,其“价格”也有可能下跌,你同样可以继续持有或平仓割肉。但是,当指数期货合约到期时,谁都不能继续持有了,因为这时的期货已经变成“现货”,你必须以承诺的“价格”买入或卖出这一指数。根据你期货合约的“价格”与当前实际的“价格”之间的价差,多退少补。比如上例中,假如12月底到期时,这个市场指数实际是1130点,你就可以得到30个点的差价补偿,也就是说你赚了30个点。

    相反,假如到期时指数实际是1050点的话,你就必须拿出50个点来补贴,也就是说亏损了50个点。

    当然,所谓赚或亏的“点数”是没有意义的,必须把这些点折算成有意义的货币单位。一个点具体折算成多少货币,在股指期货合约中必须事先约定,称为合约乘数,一个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是由合约乘数乘以股价指数来计算的,即合约价值=合约乘数×股价指数。

    股指期货以现金结算,而不是用股票进行交割。合约到期时,以股票市场的收市指数作为结算的标准,合约持有人只须交付或收取到期时的股价指数的现金差额,即可完成交收手续。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相关新闻
 · 备战股指期货 银行网罗期货人才忙 · 缘何"只打雷不下雨" 股指期货:一件没发生的...
 · 股指期货要想操纵比较难 · 股指期货与权证异同探讨
 · 正确认识股指期货 · 期货市场分析师:炒股指期货不可拷贝炒股经验
 · 2007年从单边市走向双边市 股指期货正在敲门 · 股指期货要想操纵比较难
 · 正确认识股指期货 · 股指期货要想操纵比较难 市场环境有效制约操纵
   请发表您的看法  目前已经有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315、8089

 
  商务进行时


  理财进行时
 
每周理财资讯第066期
每周理财资讯第065期
·全球十大富豪太太排行
·理财周刊第99期
·佟大为 对抗烧钱的奋斗
·为奢侈大牌代言的巨星
  消费无极限
 
麦当娜萧邦联手打造钻饰
贝嫂生日派对堪比奥斯卡
·世界最贵咖啡:猫粪咖啡!
·奢侈品周刊第054期
·七款新香 让你一路随香
·精湛镂空 积家新款钟表
  法眼观天下
 
合约到期打"上岛"旗号被告
珊瑚虫QQ侵权案一审判决
·盗打声讯台三千次判刑
·玩网游得奥运门票是陷阱
·曝光北京西站黑的哥
·保镖成春节消费新宠
   闲话法事
 
中国会对微软说"不"吗?
首创证券索违约金2400万
·俄美女保镖横死街头
·英达卷入大学生退费案
·曲折的末代皇帝离婚案
·小偷行窃被抓
  证券专区
[23日预测]"隐性放量"增变数 会不会大跌?
[吐血力荐]7月23日什么股涨停? 机构精选金股
[06日收评]券商创投联袂发飙 大盘强势震荡
[操盘必读]今日股市交易提示 今日机构荐股汇总
[公司公告]沪市上市公司公告 深市上市公司公告
[基金专栏]天相投顾基金报告 基金专家--王群航
[基金动态]今日重要信息一览 最新开放式基金净值
[证券视频]CE股市大赢家 北京首放盘后解析
[基金投资]中经网友聊投基 恐惧时勿忘保持镇静
[证券学堂]寻找实力机构的踪迹 [股指期货基础篇]
   理财专区
·看富爸爸们如何为子女打开娱乐圈之门
·全民炒股 ·养基心得 ·玩转银行 ·搞定保险
·爆炒外汇 ·收藏专区 ·个人炒金 ·信托产品
   宏观经济专区
·重磅阅读 ·金融改革 ·资本市场
·区域经济 ·贸易往来 ·能源建设
·新农村建设 ·环境保护 ·收入分配
·劳动就业 ·百姓生活 ·经济指标
   经济与法专区
·公司商业 ·金融证券 ·税收
·劳动保障 ·知识产权 ·涉外WTO
·环球法制 ·消费维权 ·劳动维权
·教育维权 ·医疗维权 ·网络维权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