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滚动报道 > 正文
中经搜索

豆油调整仍未到位 不必"过分悲观"

2008年06月30日 12:18   来源:中金在线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国内豆油价格在最近一周开始加速回落,截至6月25日,国内散装一级豆油报价:天津每吨(下同)11700元,较18日下跌200元;山东日照11350元,下跌600元;江苏张家港11650元,下跌350元;广州11800元,下跌200元。目前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轮价格向下调整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不佳,也就是需求疲软令豆油价格难以支撑在高位。目前情况看,至25日价格并未调整到位,仍有向下调整的空间。

    有效需求不足港口库容承压

    从国内市场需求来看,暂时对市场价格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目前油脂价格虽然回落,但是依然处于高位,仍在抑制终端市场需求,虽然消费者对食用油高价已经“习以为常”,但价格抑制需求的经济学原理仍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形成“一只看不见的手”,令需求迟迟不见明显好转。根据中国大豆网对港口地区主要油厂以及大型贸易商的调查得知,目前国内港口地区库容承受较大的压力,广东省油厂由于本月开机较为积极,造成豆油市场出货压力相对较大,部分贸易商正试图用移库来缓解库存压力,但是港口地区正面临“一罐难求”局面,大型运油船处于满负荷的工作运转状态。其原因主要是中间商采购犹豫,补库不积极,大量库存积压于港口地区,使得国内市场的库存压力被放大。

    粕价力保利润短期油价难起

    虽然近一周以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跟随美盘呈现下滑调整的趋势,但是下降速度明显慢于豆油。市场对豆粕需求仍然较好,或者说豆粕当前的供需基本平衡,因此在粕价的支撑下油厂利润较好,刺激油厂积极开工压榨,使得市场呈现出“粕强于油的局面”。正是由于油厂开工积极,豆油供给量增加,而市场需求量仍维持在原有的水平,使得上涨速度较为缓慢,而下跌较为明显。中国大豆网估算,6月24日国产大豆的理论压榨利润为149元/吨,而进口大豆的理论压榨利润为115元/吨,实际利润高于理论值。值得注意的是豆粕价格上涨使养殖业不堪重负,豆粕正透支着后期市场的利润,一旦豆粕价格走弱,豆油价格可能止跌企稳。

    当前弱势谨慎远期潜在利好

    当前国内豆油市场在交易方面表现的弱势,对远期市场应该是一个潜在利好。因为6月份,某些区域的油厂及精炼厂由于豆油库存压力显现而降低压榨量。所以,被谨慎心理人为抑制下的需求一旦恢复,需求短时间内提高,届时库存压力会很快消耗,甚至局部地区供需矛盾要重新判断。而近几个月国内进口量也有所降低。据海关总署初步数据显示,我国5月份进口豆油11万吨,较4月下降62.94%,同比下降57.41%;今年1~5月累计进口豆油112.6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2%。这一进口量对国内供应量不会产生利空影响。

    短期仍需调整不宜过分看空

    近两年来,国内油脂市场行情波动较大,而且波动频率及幅度都很大,其中有部分把握行情好的厂商资本积累很快,获利丰厚。当然也有大部分人损失惨重,因此市场风险意识很强。尤其是在下跌及弱势行情之中,需求方的采购意愿很低,迟迟不肯入市采购,大部分人持“宁可行情好转再追涨,也不冒弱势采购风险”的操作思路,这个观点也许正是这两年豆油急涨急跌、频繁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种观点起到了“追涨杀跌”的作用,当价格出现转好迹象之时,需求方会在最短时间内入市采购,并且集中采购量立即放大,也就推动了价格的急速上涨。2008年大部分时间内,豆油市场仍将处于易涨难跌的长期牛市格局之中,所以,短期仍将下调,但不宜过分看空。

    (来源:粮油市场报新闻中心)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西南期货:农产品午间评述    2008年06月30日
  • ·LME铜大幅上扬 沪铜高开回落    2008年06月30日
  • ·反弹失败 郑糖再次探底    2008年06月30日
  •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