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李正强:期货市场防风险与促发展“两手硬”

2018年12月11日 16:44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11日讯 (记者 祝惠春) 这两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做了两件大事,对中国期货衍生品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2017年,中国首个商品期权豆粕期权上市,宣告中国期货市场告别工具单一,进入多元时代;2018年,中国首个已上市品种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标志着中国已上市期货品种结束封闭状态,进入开放时代。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期货业发展30周年。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期货业贡献了哪些可贵经验?今年期市国际化是资本市场一大亮点,又将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12月10日,乙二醇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经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

  记者: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15年的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中,商品期货市场一直保持平稳运行。防风险和促进市场发展,如何做到平衡?

  李正强: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30年的发展和探索,为整个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商品期货市场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有效提升了风险处置和应对的能力。

  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建立起包括中国证监会、证监局、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行业协会在内的“五位一体”监管协调机制。在监管机构、交易所和市场参与者之间建立一个非常有效的合作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异常交易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期货市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这套监控和风险防范的制度安排,对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有效防范市场风险,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期货市场的交易环节,监管机构和交易所不会干预价格的形成过程,我们只是防范过度投机交易,严厉打击操纵市场行为。当市场出现交易过热,即换手率相对较高、价格波动剧烈的时候,会影响套期保值功能的发挥,交易所会采取提高保证金、提高手续费、限仓等方式来抑制过度交易,并对价格操纵行为及时查处。这种市场化的调控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过度交易,引导市场理性回归,不会引发系统性市场风险。多年来,大商所立足中国国情和自身品种特点,持续完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障了市场功能有效发挥。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