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财经频道 > 期货 > 期货操作技巧 > 正文
中经搜索

解析股指期货期现套利

2007年11月13日 14:24   来源:证券时报   侯书锋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股指期货期现套利是指在买入(或卖出)跟踪指数的现货股票组合,卖出(或买入)同等价值股指期货合约。现货的选取即可以是股票组合也可以是跟踪指数的基金。从流动性考虑,股票组合的套利要优于基金套利。期现套利的类型可分为正向套利和反向套利。正向套利是买入现货同时卖出期货;而反向套利是卖出现货同时买入期货。

    由于股票指数的成分股构成复杂,因此需要借助套利程序来构建期现套利方案。在期现套利方案中,现货股票组合是按照与指数权重相匹配的适当股票数量交易,同时期货价格和股票指数综合指数之间还要有一定价差(公允价值),用以补偿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利息成本减去股息)。

    在正向套利中,套利程序会根据股票指数成分股的权重按比例购买不同数量的股票组合。由于每只股票买卖价之间的价差不同,这就出现了冲击成本。为了能同时交易到确定数量的股票,交易系统在买入股票组合时需将冲击成本考虑进去,这样一来买入的股票组合构成的现货指数价格将超过套利对应的股票指数价格。因此在正向套利中期货价格要超过股票指数价格加上公允价值和买入股票的冲击成本后才能实施。反之,在反向套利中,也会按照相应比例卖空(融券)不同数量股票组合,这时卖空股票组合构成的指数价格要低于套利位置的指数价格,所以只要期货价格超过股票指数价格加上公允价值再减去卖空股票的冲击成本就可实施反向套利。

    下面用一个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期现套利方案如何实施。在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的期现套利中,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约为8个点,冲击成本约为2个点。当期货价格超过股票指数价格10点时(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加上冲击成本),正向套利启动;当期货价格低与股票指数价格加上6点时(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减去冲击成本),启动反向套利。这样就形成一个无套利区间,假如现货价格为1400点,这个区间就是(1406,1410),在此区间内,期现套利无法盈利。

    那么为何股指期货会存在套利机会呢?原因之一是市场存在很多短线交易者,即所谓炒手,这些交易者买卖价差很小甚至只有一两个点,并且绝不会持仓过夜。当价格处于买卖双方的平衡状态时,炒手会频繁地在短期上升趋势中低买高卖,在短期下跌趋势中高卖低买。如果市场发生显著变化,方向做错的一方就会快速平仓,市场上出现空杀空,多杀多的情况,这就使期货价格上涨和下跌的速度和幅度超过现货指数的波动,从而使期现套利出现机会。

    根据台湾经验,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价格波动剧烈,套利机会明显。预计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后,投资者可以从期现套利中获得较好收益。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