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慢病管理尝试从“心”出发

2024-04-18 18: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田云绯)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数字化慢病管理尝试从“心”出发

2024年04月18日 18: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4年4月11日,壹健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健康集团”)与武汉大学共同举办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服务对降低公共医疗资源占用和医保费用投入的相关性研究》开题报告研讨会在武汉大学成功召开。

    

  本研究旨在通过壹健康集团的大数据分析,深入研究数字化慢病及体重管理的成效,以及这些管理服务如何减少慢性病对公共医疗资源和医保费用的影响。此外,研究团队包括来自壹健康集团学术委员会智库专家、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湖南大学的专家教授,共同致力于发表具有国家一流技术水平的高质量学术论文。

    

  研讨会上,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喻丰教授和李凯博士详细介绍了项目的重要性和创新点。喻丰讨论了慢病管理与心理健康的紧密关联,并展望了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全方位监控方面的应用前景。李凯则强调,提升民众健康管理意识可大幅减轻地区医疗系统的负担,增进公众幸福感。 

  据喻丰教授团队介绍,本项目主要研究目标是发掘壹健康慢病管理方案与降低公共医疗资源占用及医保费用投入的相关性,通过科学调整慢病管理方案,促进民众身心健康,从而降低公共医疗资源占用和医保费用投入。 

  本项目的现实意义是将极大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通过预防疾病恶化来避免不必要的医院住院,从而降低医疗成本。更重要的是,慢病管理服务不仅关注疾病本身,还重视患者的整体福祉,包括心理、社会和情感支持,这对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在谈论到为何选择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本次课题研究时,李凯说到,慢病管理还不仅仅是医疗问题。首先,预防慢性病的关键是心理,比如很多人明知健康很重要,但就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社会心理学的诸多研究已发现一些小的助推技术可以促进慢病管理;其次,慢性病患者在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各种心理挑战,如焦虑、抑郁和压力,这些心理状态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第三,显而易见的是,慢性病康愈效果也涉及诸多心理因素来巩固。 

  在问到本次研究与传统的研究方式有何不同时,李凯介绍说,主要有两点差异:一是交叉性,二是全过程性。交叉性指此次研究是健康管理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研究;全过程性指在慢病预防、管理和疗愈全过程中均含有心理服务。 

  李凯还提到了本次项目的亮点——学科交叉性。他认为,现在几乎任何一个问题都涉及多学科合作的问题,对于健康管理问题来说更是如此,健康管理意识决定了健康与健康风险行为,也催生了各种经济支出相关问题。而人工智能的高效能正在迅速改变着各行各业,我们开展跨学科的合作能够提高项目研究效率的同时,也是对于项目质量的基本保障。总的来说,只有跨学科的合作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该项目。 

  壹健康集团领导补充到,本次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着手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的初衷是想从原点上解决用户的痛点。目前,许多人不愿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去记录自己的日常饮食、睡眠、用药等行为。 

  壹健康希望找到影响人们记录健康数据的障碍,之后团队通过建模,把内容集成为一个像游戏一样的产品。从人的心理出发,把这变成一件大家都愿意的,像玩游戏一样的事情,顺带把自己的健康管理的数据也记录下来。这样一来,人们更关爱自己的身心健康了,往医院跑得少了,对降低公共医疗资源占用及医保费用投入会产生积极作用。 

  在研讨会的互动环节中,武汉大学的教授与学者们对来自参会媒体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详尽的回答。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实现心理上的全方位监控”这一问题,信息管理学院的赵靓教授解释道,人工智能依靠大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用户的行为和生理数据,能够全面了解个体的状态。例如,用户在社交网络和各类应用中的活动轨迹揭示了其行动范围和兴趣点,而可穿戴设备记录的睡眠质量和运动数据则提供了血压、心率和睡眠周期等关键健康指标。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整合这些多元数据,可以精确分析出用户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在讨论到“人工智能对医疗效率的影响”时,赵靓教授持积极态度。她认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结合不仅能揭示医疗领域的更多规律,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巨大潜力。自动化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应用,如通过手机小程序进行日常的自我监测和健康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公众访问医疗机构的频次,从而节约人力资源和时间,促进公共健康的提升。 

  壹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课题在响应国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发展需求的号召前提下,为推动数字化健康管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发挥壹健康集团在数字健康管理领域的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大众身心健康做出努力和赋能。

(责任编辑:田云绯)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