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金融素养提升 “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举办

2024-06-28 16: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为积极响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号召,持续开展“一司一省一高校”暨“基金行业话养老”专项投教活动。 

  日前,2024年第二期“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举办,围绕金融素养提升和价值投资研究,交大高金教授、LLC项目学术主任、EED项目联席学术主任吴飞,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张佳璐,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及圆桌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曾发布报告指出:通过金融教育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有利于维护金融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益于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024年第二期 “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便聚焦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的评估和提升”以及“竞争优势与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两大主题,探讨如何通过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来帮助做好家庭资产配置,以及对企业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评估当中的资产管理实践。 

  今年是高金成立的15周年,建院以来,高金始终以建设“立足上海、服务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的世界级金融学院”为发展愿景,秉承“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构筑开放研究平台、形成顶级政策智库”的发展使命,以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创新治理架构为支撑,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睿远基金是学院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捐赠方,希望"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成为学界与业界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居民金融素养的评估和提升 

  本场沙龙的两位演讲嘉宾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LLC项目学术主任、EED项目联席学术主任吴飞先生,与睿远基金投资经理张佳璐女士。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闲余资金的合理投资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正确的金融决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还能确保生活质量。然而,面对刚性兑付被打破和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后的新环境,居民需要更强的知识和技能,尤其在个人养老计划方面。 

  研究发现,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居民在金融决策中普遍存在低级错误。如在投资理财领域,居民往往存在追涨杀跌和交易频繁等问题。嘉宾指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这不仅涉及管理金融事项的知识和技能,也是理性金融决策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我国居民投资者在面对日益发展的金融市场当中,无法识别风险、无法管理好家庭财富,也必然会影响到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居民金融素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方面,谈及目前主流的做法仍然是通过投资者教育来完成。演讲嘉宾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就国内目前的投教现状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报告,指出了投教本身具有一些社会公益属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能否做好相关工作也与企业的真实动机密不可分。嘉宾认为在中国进行投教工作,需要结合国情,以监管机构来统筹,金融机构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机构进行支持和配合或许是一个更佳的方式。 

  张佳璐:竞争优势与企业内在价值评估 

  随后,睿远基金投资经理张佳璐女士就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如何做好权益类资产投资,从企业竞争优势及价值投资如何进行评估进行了分享。

  

  首先张佳璐从经典管理学的角度,向在场同学讲述了如何理解企业竞争优势。她由波特五力模型在分析竞争优势当中对于权重问题的不足展开,回顾了竞争模型的演进。 

  她表示,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主要关注成本优势、需求优势和规模优势。他表示,为什么说这三个方面是分析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究其本质,因为这三点可以转化为可持续的ROE,成本可以转化成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就是规模经济,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形成更高的ROE,但竞争对手、新进入者这些问题没有办法持续转化成ROE。她还从投资研究工作的本质出发,指出研究公司的时候,核心问题是研究公司所作的事情是不是能提高ROE。 

  接下来,张佳璐具体就如何在权益资产的投资中应用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她强调公司的价值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资产价值,二是未来价值。而高成长公司的价值评估会特别困难,因为对它未来现金流的预测难度很高。而企业的价值大部分是由未来价值来决定,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公司的价值里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存在非常多的变量,导致对公司价值判断容易产生一些比较大的偏差,以及较大幅度的波动。 

  最后,张佳璐对在全球视野下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她提及从财务指标来看,需要考虑自由现金流的持续产生能力、ROIC以及优秀的资产负债表;而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说,要注意竞争力的来源是否可持续、成长性的来源是否可以转化或扩大市场份额、以及管理层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等等。她认为,行业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由于许多行业都是参与全球性竞争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放置在全球框架下进行评估,以及对于估值体系的跨境比较。 

  对话:资产配置与企业价值发现 

  随后现场还举行了对话环节,主持人首先回顾了本次活动的两场精彩的主题演讲,并讨论了为什么要在居民金融素养、家庭资产配置这样的主题当中谈论企业的价值发现。他认为家庭资产配置在未来将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企业价值的关注也是日益重要的,因为不论资产采用何种配置方式,都绕不开权益类这一核心可投资产。 

  同时,受房地产行业变化的影响,居民财富收入的来源也发生了切换,居民资产配置当中的构成比例也会和以往以房产为主,逐渐转向其他金融资产,并最终体现在对于实现养老这一目标的达成上面。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在场嘉宾也横向比对了美国与日本两国的历史经验,认为核心仍然是要找到优秀的上市公司以及资产管理人。 

  最后,两位嘉宾也为在场听众就家庭资产配置的实际目标、投资风险、投资比例、预期收益等问题,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在当前社会整体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之下,其实不仅要考虑本金损失的风险,如果以未来养老作为家庭投资的目标,那么未来购买力的下降也同样是一种投资风险。至于什么样的行业和企业配得上居民进行家庭资产配置的未来,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也不能过度关注增长率,而忽略了商业模式的实质,投资者应当明确自己追求的是高增长,还是找到世界上一种优异的商业模式,这种清晰的目标,将有助于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华青剑)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助力金融素养提升 “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举办

2024年06月28日 16:1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为积极响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号召,持续开展“一司一省一高校”暨“基金行业话养老”专项投教活动。 

  日前,2024年第二期“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举办,围绕金融素养提升和价值投资研究,交大高金教授、LLC项目学术主任、EED项目联席学术主任吴飞,睿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张佳璐,分别进行了主题分享及圆桌讨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曾发布报告指出:通过金融教育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有利于维护金融消费者的长远和根本利益,有益于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2024年第二期 “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便聚焦 “中国居民金融素养的评估和提升”以及“竞争优势与企业内在价值评估”两大主题,探讨如何通过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来帮助做好家庭资产配置,以及对企业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评估当中的资产管理实践。 

  今年是高金成立的15周年,建院以来,高金始终以建设“立足上海、服务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的世界级金融学院”为发展愿景,秉承“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构筑开放研究平台、形成顶级政策智库”的发展使命,以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创新治理架构为支撑,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发展。睿远基金是学院重要的合作伙伴和捐赠方,希望"高金—睿远价值投资沙龙"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成为学界与业界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居民金融素养的评估和提升 

  本场沙龙的两位演讲嘉宾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LLC项目学术主任、EED项目联席学术主任吴飞先生,与睿远基金投资经理张佳璐女士。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闲余资金的合理投资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正确的金融决策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还能确保生活质量。然而,面对刚性兑付被打破和资管新规全面落地后的新环境,居民需要更强的知识和技能,尤其在个人养老计划方面。 

  研究发现,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居民在金融决策中普遍存在低级错误。如在投资理财领域,居民往往存在追涨杀跌和交易频繁等问题。嘉宾指出,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通过教育提升居民的金融素养。这不仅涉及管理金融事项的知识和技能,也是理性金融决策的基础。另一方面,如果我国居民投资者在面对日益发展的金融市场当中,无法识别风险、无法管理好家庭财富,也必然会影响到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居民金融素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在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方面,谈及目前主流的做法仍然是通过投资者教育来完成。演讲嘉宾通过调研、访谈等形式,就国内目前的投教现状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报告,指出了投教本身具有一些社会公益属性,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能否做好相关工作也与企业的真实动机密不可分。嘉宾认为在中国进行投教工作,需要结合国情,以监管机构来统筹,金融机构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机构进行支持和配合或许是一个更佳的方式。 

  张佳璐:竞争优势与企业内在价值评估 

  随后,睿远基金投资经理张佳璐女士就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如何做好权益类资产投资,从企业竞争优势及价值投资如何进行评估进行了分享。

  

  首先张佳璐从经典管理学的角度,向在场同学讲述了如何理解企业竞争优势。她由波特五力模型在分析竞争优势当中对于权重问题的不足展开,回顾了竞争模型的演进。 

  她表示,企业竞争优势分析主要关注成本优势、需求优势和规模优势。他表示,为什么说这三个方面是分析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究其本质,因为这三点可以转化为可持续的ROE,成本可以转化成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就是规模经济,这些因素最终都会形成更高的ROE,但竞争对手、新进入者这些问题没有办法持续转化成ROE。她还从投资研究工作的本质出发,指出研究公司的时候,核心问题是研究公司所作的事情是不是能提高ROE。 

  接下来,张佳璐具体就如何在权益资产的投资中应用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她强调公司的价值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资产价值,二是未来价值。而高成长公司的价值评估会特别困难,因为对它未来现金流的预测难度很高。而企业的价值大部分是由未来价值来决定,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公司的价值里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存在非常多的变量,导致对公司价值判断容易产生一些比较大的偏差,以及较大幅度的波动。 

  最后,张佳璐对在全球视野下寻找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实践经历。她提及从财务指标来看,需要考虑自由现金流的持续产生能力、ROIC以及优秀的资产负债表;而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说,要注意竞争力的来源是否可持续、成长性的来源是否可以转化或扩大市场份额、以及管理层公司治理和激励机制等等。她认为,行业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因素,由于许多行业都是参与全球性竞争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放置在全球框架下进行评估,以及对于估值体系的跨境比较。 

  对话:资产配置与企业价值发现 

  随后现场还举行了对话环节,主持人首先回顾了本次活动的两场精彩的主题演讲,并讨论了为什么要在居民金融素养、家庭资产配置这样的主题当中谈论企业的价值发现。他认为家庭资产配置在未来将会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企业价值的关注也是日益重要的,因为不论资产采用何种配置方式,都绕不开权益类这一核心可投资产。 

  同时,受房地产行业变化的影响,居民财富收入的来源也发生了切换,居民资产配置当中的构成比例也会和以往以房产为主,逐渐转向其他金融资产,并最终体现在对于实现养老这一目标的达成上面。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在场嘉宾也横向比对了美国与日本两国的历史经验,认为核心仍然是要找到优秀的上市公司以及资产管理人。 

  最后,两位嘉宾也为在场听众就家庭资产配置的实际目标、投资风险、投资比例、预期收益等问题,给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在当前社会整体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之下,其实不仅要考虑本金损失的风险,如果以未来养老作为家庭投资的目标,那么未来购买力的下降也同样是一种投资风险。至于什么样的行业和企业配得上居民进行家庭资产配置的未来,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看,也不能过度关注增长率,而忽略了商业模式的实质,投资者应当明确自己追求的是高增长,还是找到世界上一种优异的商业模式,这种清晰的目标,将有助于投资者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