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上线夏夜打车活动,打出租车6折起,助力用户玩转夜生活

2024-07-05 16:47 来源:中国经济网

  盛夏来袭,烟火气十足的夜生活在全国各地拉开帷幕。为助力用户畅享实惠舒适的夏季出行体验,滴滴推出网约车、出租车多种优惠活动。6月24日至7月21日,滴滴在广州、西安、长沙、杭州、郑州等130个城市推出“早上打一单,夏夜就免单”活动。同时,即日起至8月4日期间,滴滴出租车在沈阳、长春、无锡、长沙、青岛、成都等66座城市发放出租车优惠券。为鼓励司机师傅提供好服务,滴滴为司机发放6亿高温补贴,鼓励司机开空调,提供好服务。 

  6月24日至7月21日期间,用户每天7点至11点间完成快车或特惠快车订单后,可领取晚间指定时段、指定车型可用的“免单券”,最高可减20元或30元。不同城市奖励额度不同,详情可登录滴滴出行App或小程序参与体验。 

  即日起至8月4日期间,滴滴出租车在沈阳、长春、无锡、长沙、青岛、成都等66座城市发放出租车品类优惠券。活动期间,用户可通过滴滴App进入活动主会场,即可参与完单抽奖、限时领券、好友助力领券等多种活动,优惠券低至6折。为帮助用户在夜间高峰更快叫到车,勾选多种车型,加勾出租车,可帮助用户更快出发。此外即日起至7月14日,齐齐哈尔市、抚顺市、葫芦岛市、延边州、延安市、吕梁市、锡林郭勒盟、湘西州、黔南州等47城用户,打开滴滴出行App即可参与“超级补贴季,打车1元起”活动。 

  入夏以来,夜间消费的热情随气温升高,夜间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此次滴滴推出网约车和出租车联合优惠活动,希望方便用户夜间消费出行,助力夜间经济发展。同时,滴滴已于6月21日启动“清凉一夏”专项计划,在各地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滴滴在全国274个城市,为司机发放6亿高温补贴,与司机共担夏日出车成本,鼓励司机配合乘客需求打开空调。 

  同时滴滴将陆续举办滴滴司机清凉福利站,为司机发放清凉礼包、冰袖、凉茶、矿泉水等消暑礼品。持续发放流水加速卡、雨天膨胀卡等司机奖励,鼓励司机提供出行保障,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提供良好的夏日出行体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关婧)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滴滴上线夏夜打车活动,打出租车6折起,助力用户玩转夜生活

2024年07月05日 16: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盛夏来袭,烟火气十足的夜生活在全国各地拉开帷幕。为助力用户畅享实惠舒适的夏季出行体验,滴滴推出网约车、出租车多种优惠活动。6月24日至7月21日,滴滴在广州、西安、长沙、杭州、郑州等130个城市推出“早上打一单,夏夜就免单”活动。同时,即日起至8月4日期间,滴滴出租车在沈阳、长春、无锡、长沙、青岛、成都等66座城市发放出租车优惠券。为鼓励司机师傅提供好服务,滴滴为司机发放6亿高温补贴,鼓励司机开空调,提供好服务。 

  6月24日至7月21日期间,用户每天7点至11点间完成快车或特惠快车订单后,可领取晚间指定时段、指定车型可用的“免单券”,最高可减20元或30元。不同城市奖励额度不同,详情可登录滴滴出行App或小程序参与体验。 

  即日起至8月4日期间,滴滴出租车在沈阳、长春、无锡、长沙、青岛、成都等66座城市发放出租车品类优惠券。活动期间,用户可通过滴滴App进入活动主会场,即可参与完单抽奖、限时领券、好友助力领券等多种活动,优惠券低至6折。为帮助用户在夜间高峰更快叫到车,勾选多种车型,加勾出租车,可帮助用户更快出发。此外即日起至7月14日,齐齐哈尔市、抚顺市、葫芦岛市、延边州、延安市、吕梁市、锡林郭勒盟、湘西州、黔南州等47城用户,打开滴滴出行App即可参与“超级补贴季,打车1元起”活动。 

  入夏以来,夜间消费的热情随气温升高,夜间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此次滴滴推出网约车和出租车联合优惠活动,希望方便用户夜间消费出行,助力夜间经济发展。同时,滴滴已于6月21日启动“清凉一夏”专项计划,在各地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滴滴在全国274个城市,为司机发放6亿高温补贴,与司机共担夏日出车成本,鼓励司机配合乘客需求打开空调。 

  同时滴滴将陆续举办滴滴司机清凉福利站,为司机发放清凉礼包、冰袖、凉茶、矿泉水等消暑礼品。持续发放流水加速卡、雨天膨胀卡等司机奖励,鼓励司机提供出行保障,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用车需求,提供良好的夏日出行体验。

(责任编辑:关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