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高端客群的青睐与关注,西藏旅游上半年景区体验产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趋势较为强劲

2024-08-15 11: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4年8月14日晚间,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藏旅游”,股票代码:600749.SH)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9,171.04万元,同比增长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万元,半年度内减亏较为明显;据悉,西藏旅游因地区环境季节性因素,盈利期集中体现在第三季度;WIND数据显示,西藏旅游2019年至今第三季度单季净利均超千万,2023年第三季度为2,268.18万元。 

  公开材料显示,西藏旅游系深耕于西藏的区域性旅游行业的明星企业,西藏地区旅游产业具有季节性特征,但西藏旅游近年来通过多项积极经营举措不断实现盈利能力的增厚。 

  2024年上半年,西藏旅游景区体验产品服务通过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注重实景体验打造,增强产品动线吸引热度,丰富增值服务选择,提高现场应急保障等措施,倍受中高端客群的青睐与关注。上半年景区体验产品服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趋势较为强劲。 

  近年来,西藏旅游通过围绕“九大垂直自然带”精心打造了一条集高山探索、风物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产品链,服务体系也不断进行迭代和演进,还通过线上推流与线下活动的结合,链接盘活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游客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还助力如林芝地区等核心景区逐步从单纯的观光游向自然体验、高原康养、生物多样性科普、民俗文化探秘等融合创新旅游模式的转型。通过这些努力,西藏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品牌价值和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旗下的核心景区年游客接待量稳居行业前列,展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上半年,旅游行业理性消费和差异化选择日益突显,西部地区长线游市场受下沉消费和出境游影响,消费降级较为普遍。但稀缺IP资源和优质的旅游服务仍对内地甚至是国际游客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与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并列为西藏自治区三大世界级景区,是林芝必游的自然地标旅游景点,集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7782米)、千年古桑树等核心资源于一体;而5A级巴松措景区,拥有“藏东南自然景观大百科全书”、“西藏的阿尔卑斯”以及“户外天堂”等美誉,广受国内外游客青睐,西藏旅游旗下巴松措公司在景区主打“一站式”内容体验产品服务也为公司带来不错的受益,巴松措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万元。 

  作为区内首批从事旅游开发与运营的企业,西藏旅游在资源优势、智慧运营、服务体系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主导性,为持续吸引中高端客群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以来,西藏旅游景区协会、林芝市旅游景区协会在公司主导下,通过景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互动和共享,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助推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向兼具高效能、高质量、高科技要素的新质生产力迈进。 

  未来,西藏旅游通过不断的升级自身产品业务以及优势资源整合,有望持续锤炼区域核心发展优势,引领行业提质向新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华青剑)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受中高端客群的青睐与关注,西藏旅游上半年景区体验产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趋势较为强劲

2024年08月15日 11:24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4年8月14日晚间,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藏旅游”,股票代码:600749.SH)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9,171.04万元,同比增长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8万元,半年度内减亏较为明显;据悉,西藏旅游因地区环境季节性因素,盈利期集中体现在第三季度;WIND数据显示,西藏旅游2019年至今第三季度单季净利均超千万,2023年第三季度为2,268.18万元。 

  公开材料显示,西藏旅游系深耕于西藏的区域性旅游行业的明星企业,西藏地区旅游产业具有季节性特征,但西藏旅游近年来通过多项积极经营举措不断实现盈利能力的增厚。 

  2024年上半年,西藏旅游景区体验产品服务通过融入特色文化元素,注重实景体验打造,增强产品动线吸引热度,丰富增值服务选择,提高现场应急保障等措施,倍受中高端客群的青睐与关注。上半年景区体验产品服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趋势较为强劲。 

  近年来,西藏旅游通过围绕“九大垂直自然带”精心打造了一条集高山探索、风物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产品链,服务体系也不断进行迭代和演进,还通过线上推流与线下活动的结合,链接盘活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些举措不仅满足了游客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还助力如林芝地区等核心景区逐步从单纯的观光游向自然体验、高原康养、生物多样性科普、民俗文化探秘等融合创新旅游模式的转型。通过这些努力,西藏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的品牌价值和综合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公司旗下的核心景区年游客接待量稳居行业前列,展示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2024年上半年,旅游行业理性消费和差异化选择日益突显,西部地区长线游市场受下沉消费和出境游影响,消费降级较为普遍。但稀缺IP资源和优质的旅游服务仍对内地甚至是国际游客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如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与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并列为西藏自治区三大世界级景区,是林芝必游的自然地标旅游景点,集世界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国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7782米)、千年古桑树等核心资源于一体;而5A级巴松措景区,拥有“藏东南自然景观大百科全书”、“西藏的阿尔卑斯”以及“户外天堂”等美誉,广受国内外游客青睐,西藏旅游旗下巴松措公司在景区主打“一站式”内容体验产品服务也为公司带来不错的受益,巴松措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8万元。 

  作为区内首批从事旅游开发与运营的企业,西藏旅游在资源优势、智慧运营、服务体系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主导性,为持续吸引中高端客群打下坚实基础。2024年以来,西藏旅游景区协会、林芝市旅游景区协会在公司主导下,通过景区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互动和共享,提升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助推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向兼具高效能、高质量、高科技要素的新质生产力迈进。 

  未来,西藏旅游通过不断的升级自身产品业务以及优势资源整合,有望持续锤炼区域核心发展优势,引领行业提质向新发展。

(责任编辑:华青剑)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