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送用一笔钥匙急送订单 撬动一个百亿细分市场

2024-11-07 15:56 来源:经济观察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先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闪送用一笔钥匙急送订单 撬动一个百亿细分市场

2024年11月07日 15:56    来源: 经济观察网    

  5月5日凌晨,一笔全程50余公里的订单信息跳跃至高立伟的手机界面,因想着能将其作为当天收车前的最后一笔大订单,他随即接单并立刻动身前往取件。

  接到配送商品时,高立伟才了解订单的紧迫性。一位中年父亲将钥匙递到他手上并提到“家中两位老人意外被关在门外,家中还有正在熟睡的小孩,自己又实在抽不开身”,因此希望他能帮忙尽快送达。

  一如往常,高立伟立刻选择最快捷的路线,以安全、快速的方式赶赴目的地。抵达之后,他才发现,两位穿着单薄的老人蜷缩着靠在墙上休息并且没有随身携带手机。看见高立伟的到来,两位老人一脸惊喜地向他表示感谢,并热情招呼他进屋喝热水。

  他说:“做闪送配送员,就是急他人之所急。帮忙送钥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又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很多时候,客户也都会向我们热情地表达感谢。”

  每一天,像这样为用户解决燃眉之急的故事都可能在闪送骑手中发生。只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这样的配送需求有“一对一服务、高时效性”等独特要求,快递公司并不愿意入局这样的细分市场,而是以成本为导向,发展统一收件、集中配送的模式。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到,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为解决用户的痛点,2014年,闪送开始入局即时配送。关于闪送的起步,一项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2014年3月18日,一位出差回到北京的客户因忘带钥匙,通过闪送下单了闪送成立以来的首个即时配送订单,这也是人们日后讨论即时配送行业发迹的一个关键节点。

  起于钥匙即时配送的闪送,在后续十年的发展中又不仅仅止于此。自成立以来,闪送就专注于扩展即时配送的应用场景,并和行业后来者,将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需求打造成一个千亿级市场。尤其在过去五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2023年行业规模达到3385.0亿元,2019—2023年均复合增速为19.8%。

  发展至今,闪送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并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10月4日晚,作为行业引领者,闪送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FLX”。此次IPO,闪送以每股16.5美元的发行价,成功售出4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募资总额达6600万美元。

  上市既是闪送十年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接下来打开更多市场空间的新起点。据艾瑞在2024年3月测算,中国即时配送行业预计在2023—2028年间年均增速可高达19.1%,2028年预测行业整体规模可以增加至8096.4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闪送或将迎来新的快速增长期。

  细分市场背后的百亿规模

  在即时配送市场被做大之前,点对点的急送需求长期被忽视。多数情况下,用户只能四处求人帮忙或者自己再次折返拿东西。

  例如,在闪送服务的广大客户中,有结婚登记时忘带户口本的新婚夫妇、将准考证遗落在家的高考生、急需使用分公司公章的公司职工等。如果没有即时配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足以让人反复折腾、干着急。

  当闪送入局后,越来越多用户惊喜地发现,只需一键下单,许多麻烦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作为即时配送一个细分市场的即时专送,就此迅速发展起来。2023年,中国独立即时专送业务规模为155.9亿元。

  凭借清晰的定位,闪送成功跑通商业模式,并牢牢占据了市场领导地位。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按2023年收入计算,闪送在中国独立一对一专送服务市场份额达到33.9%,远超其他平台。同时,艾瑞咨询的客户调查显示,超过55%的客户认为,时效性是他们选择即时专送的主要因素。

  在即时配送需求高速增长过程中,闪动始终如一地通过各项举措来保障服务质量。

  一方面,闪送坚持专注一对一急送。相比于外卖骑手、快递小哥采取同时配送多个订单的模式,闪送骑手从取件到最终送抵过程,均只服务一位客户,实现精准、快速送达的同时,彰显专属服务的价值。因为这样的特质,许多用户都会使用闪送来递送重要物品。

  数据显示,闪送一对一急送服务的平均上门取件时间为7分钟,全城送达的平均时间为27分钟。

  另一方面,闪送通过增加骑手覆盖面来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招股书显示,闪送的骑手注册数量从2021年初的约110万增至2024年6月的约270万,用户注册数量也从2021年的约3110万增至2024年的约8890万。2024年上半年,闪送每位活跃骑手的每日订单量达到9.3。

  稳定的服务保障也奠定了闪送在即时配送行业的口碑。根据艾瑞在2023年10月开展的即时专送服务用户调研,用户基于个人体验对于闪送的满意度整体好于行业均值,满意及非常满意的用户比例达到82.0%。此外,30.2%的用户非常愿意将闪送推荐给其他用户,客户转化率也高于行业均值。

  专属配送带来的确定性

  时至今日,樊明玉依旧记得那笔距离20公里的蛋糕配送订单。

  因为蛋糕呈地球形状容易破损且配送距离较长,在他接这笔订单之前,客户曾尝试过其他配送平台,却均显示无人接单。作为闪送的“老兵”,他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笔即时配送订单,并最终完好无损地送达。

  近些年,在物流行业急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越加关注配送服务中的细节。而蛋糕配送又是其中最容易出现各种“事故”的商品,甚至成为评价一家即时配送平台服务高低的标准。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关于蛋糕配送的吐槽比比皆是,包括蛋糕不合时宜的送达,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磕碰。

  吐槽背后,其实是用户希望在配送中获得更多确定性以及服务带来的价值,包括精准送达的确定性,重要物品不被丢失或损坏的安全感、一对一专属服务凸显的心意等。普华永道一项调研结果显示,86%的客户愿意为更好地体验支付溢价;而32%的客户表示只要经历一次糟糕的客户体验,他们就会停止接受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根据艾瑞在2023年10月开展的用户调研,用户主动使用即配服务时看重的前三个因素依次是:平台配送时效(55.5%)、配送服务体验(41.8%)和平台配送价格(35.8%)。

  这时,闪送的优势就进一步凸显。在传统配送模式中,配送员通常会同时接收以及配送多个订单,导致物品存在延迟送达甚至丢失、损坏风险,并且还经常需要客户在楼下快递柜、外卖架的成堆物品中寻找到自己的物品。相比之下,闪送的即时配送主打“一对一专属服务,不让在意的人等待”,配送服务能做到1次只送1单,不拼单、不绕路,同时骑手覆盖密度高,能随叫随到,更快上门。

  在闪送的服务案例中,就有孩子生日时,在外出差的母亲给刚放学回家的孩子送上水晶鞋;在端午节当天,母亲将刚做好的粽子通过闪送送给没时间回家吃饭的女儿;有在外务工的儿子在母亲节当天,通过闪送给仍在工作的环卫工母亲送上一束鲜花等。

  2024年8月,尚普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对中国一对一急送市场进行深度市场研究,经专家访谈、企业调研,结合终端销售渠道交叉验证,认证了“闪送,连续十年一对一急送领导品牌”的市场地位。报告的用户调研显示,在一对一即时配送行业,闪送的品牌认知度、满意度、推荐度均位居行业第一。2020年至2023年,闪送的用户好评率稳步提升,从98.6%提升至99.1%。

  闪送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于红建曾说,闪送其实不是一个A点到B点的搬运工,而是通过物品的传递为用户带来美好的情绪价值体验。

  行业巨头的增长空间

  随着闪送将即时配送市场快速做大,越来越多企业作为后来者也开始加入这个市场。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下,闪送作为行业巨头的特点越发凸显。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按2023年收入计算,闪送在中国独立一对一专送服务市场份额达到33.9%,远超其他平台。

  以骑手规模为例,截至2024年6月30日,闪送服务覆盖295座城市,注册骑手约270万人,这也成为闪送服务正向循环的重要基础——数量庞大、服务专业的一对一急送运力能为用户提供快速、安全递送服务的保障,因此客户自然更倾向于选择闪送。随着需求和订单量的提升,骑手数量进一步水涨船高,而骑手团队的壮大又进一步提升了闪送的运力覆盖密度和服务效率,从而使得用户体验不断提升。

  纵观即时配送市场,即使短期内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也难以做到这样的正向循环,这也是闪送持续拉开与“后来者”竞争差距的关键所在。

  近几年,闪送在稳固基本盘的同时,还在寻求更多市场增长空间,同时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也迎来诸多利好消息。

  以即时零售为例,作为新零售业态之一,即时零售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就显示,2022年中国即时配送订单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预计2026年即时配送订单量将超千亿单。

  因即时配送是即时零售的关键环节,因此,即时零售的高速发展预期将带动即时配送行业的进一步高增长。同时,作为细分市场的一对一专送服务增速高于行业大盘,2023—2028年年均复合增速预估可高达27.8%,整体行业规模可增加至532.4亿元。

  此外,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消费者消费观念整体升级,配送需求逐渐多样化并出现明显分层,对于配送时效、配送服务体验有较高要求和配送商品客单价较高的高端配送需求逐渐增多,因此,一对一即时配送将拥有更多市场想象空间。

  2024年成立十周年之际,闪送再次强调了自身的初心和使命:闪送将继续坚守“一对一急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递送服务。同时,闪送也将继续传递温暖、善良和爱,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闪送带来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