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梦AI首发 字节自研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开放使用

2024-11-08 1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11月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AI内容平台即梦AI宣布,即日起,由字节跳动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面向平台用户正式开放。用户登陆后,在“视频生成”功能下,视频模型选择“视频S2.0”即可体验。

  图说:即梦AI PC端和App端模型使用入口

  9月底,字节跳动正式宣布向AI视频领域进军,发布豆包模型家族的两款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和Pixeldance,并通过即梦AI、火山引擎分别面向创作者和企业客户小范围邀测。据介绍,经过剪映、即梦AI等业务场景打磨和持续迭代,豆包视频生成模型具备专业级光影布局及色彩调和,画面视觉极具美感和真实感。基于DiT架构,豆包视频生成模型还能实现大幅度运动画面流畅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开放使用的豆包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是该款模型的标准版,除具备上述能力,在生成效率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测试显示,该模型仅需60s就能生成时长5s的高质量AI视频,大幅领先于国内业界3-5分钟的前沿水平。

  即梦AI官方透露,近期,Seaweed和Pixeldance两款视频生成模型的Pro版也将开放使用。Pro版模型能实现自然连贯的多拍动作与多主体复杂交互,攻克了多镜头切换的一致性难题,在镜头切换时可同时保持主体、风格、氛围的一致性,适配电影、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设备的比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创作者和艺术家们,应用于设计、影视、动画等内容场景,助力想象力的实现和故事创作。

  即梦AI支持通过自然语言及图片输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及视频。平台提供智能画布、故事创作模式、以及首尾帧、对口型、运镜控制、速度控制等AI编辑能力,并有海量影像灵感及兴趣社区,一站式提供用户创意灵感、流畅工作流、社区交互等资源,为用户的创作提效。

  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AI能够和创作者深度互动,共同创作,带来很多惊喜和启发,通过开放豆包视频生成模型的使用和持续升级平台各项AI能力,即梦AI希望成为用户最亲密和有智慧的创作伙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先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即梦AI首发 字节自研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开放使用

2024年11月08日 17:2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1月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AI内容平台即梦AI宣布,即日起,由字节跳动自研的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面向平台用户正式开放。用户登陆后,在“视频生成”功能下,视频模型选择“视频S2.0”即可体验。

  图说:即梦AI PC端和App端模型使用入口

  9月底,字节跳动正式宣布向AI视频领域进军,发布豆包模型家族的两款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和Pixeldance,并通过即梦AI、火山引擎分别面向创作者和企业客户小范围邀测。据介绍,经过剪映、即梦AI等业务场景打磨和持续迭代,豆包视频生成模型具备专业级光影布局及色彩调和,画面视觉极具美感和真实感。基于DiT架构,豆包视频生成模型还能实现大幅度运动画面流畅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开放使用的豆包视频生成模型Seaweed是该款模型的标准版,除具备上述能力,在生成效率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测试显示,该模型仅需60s就能生成时长5s的高质量AI视频,大幅领先于国内业界3-5分钟的前沿水平。

  即梦AI官方透露,近期,Seaweed和Pixeldance两款视频生成模型的Pro版也将开放使用。Pro版模型能实现自然连贯的多拍动作与多主体复杂交互,攻克了多镜头切换的一致性难题,在镜头切换时可同时保持主体、风格、氛围的一致性,适配电影、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种设备的比例,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创作者和艺术家们,应用于设计、影视、动画等内容场景,助力想象力的实现和故事创作。

  即梦AI支持通过自然语言及图片输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及视频。平台提供智能画布、故事创作模式、以及首尾帧、对口型、运镜控制、速度控制等AI编辑能力,并有海量影像灵感及兴趣社区,一站式提供用户创意灵感、流畅工作流、社区交互等资源,为用户的创作提效。

  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AI能够和创作者深度互动,共同创作,带来很多惊喜和启发,通过开放豆包视频生成模型的使用和持续升级平台各项AI能力,即梦AI希望成为用户最亲密和有智慧的创作伙伴。

  

(责任编辑:马先震)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