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字金融安全”奇富科技承办数字金融安全创新与实践大赛

2024-12-05 15:20 来源:中新经纬

  12月5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总工会、北京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主办,奇富科技和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承办的“数字金融安全创新与实践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旨在挖掘和展示数字金融安全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实践成果,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金融的整体安全水平。

 

  日前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等举措,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的优势,在数字金融安全方面提出了“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等要点事项。

  本次大赛以“引领风控技术创新,强化数字金融安全”为主题,设置金融网络安全保护、金融数据安全保护、金融智能风控三个赛道,面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放。

  作为主要承办方,奇富科技将承担大赛全程保障和服务工作。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表示,数字技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与数字科技的有效结合,怎样提高金融效率、保障金融安全,是我国数字金融领域面临的一道“必答题”。相信通过大赛这种方式,能激发更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共同探讨和提升数字金融创新的能力。

  奇富科技在数字金融安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探索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升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来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及财产安全。在行业层面,由奇富科技担任主起草单位的《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实施指南》标准,获得了各界广泛认可。

  本次大赛不仅是一场技术和创新的竞技场,更是数字金融安全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赛事主办方与承办方力求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效,推动并筛选出一批紧扣市场需求、直击行业痛点、富有创新价值的鲜活案例,助力夯实数字金融安全发展基础。(中新经纬APP)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先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强化数字金融安全”奇富科技承办数字金融安全创新与实践大赛

2024年12月05日 15:20    来源: 中新经纬    

  12月5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总工会、北京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联合主办,奇富科技和北京国家金融科技认证中心承办的“数字金融安全创新与实践大赛”正式启动。本次大赛旨在挖掘和展示数字金融安全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实践成果,推动技术创新与业务应用的深度融合,提升数字金融的整体安全水平。

 

  日前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等举措,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巩固和拓展我国数字经济的优势,在数字金融安全方面提出了“加强数据和网络安全防护”“强化数字金融风险防范”等要点事项。

  本次大赛以“引领风控技术创新,强化数字金融安全”为主题,设置金融网络安全保护、金融数据安全保护、金融智能风控三个赛道,面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放。

  作为主要承办方,奇富科技将承担大赛全程保障和服务工作。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表示,数字技术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如何实现金融服务与数字科技的有效结合,怎样提高金融效率、保障金融安全,是我国数字金融领域面临的一道“必答题”。相信通过大赛这种方式,能激发更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共同探讨和提升数字金融创新的能力。

  奇富科技在数字金融安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探索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升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来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及财产安全。在行业层面,由奇富科技担任主起草单位的《金融数据安全治理实施指南》标准,获得了各界广泛认可。

  本次大赛不仅是一场技术和创新的竞技场,更是数字金融安全领域交流合作的平台,赛事主办方与承办方力求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效,推动并筛选出一批紧扣市场需求、直击行业痛点、富有创新价值的鲜活案例,助力夯实数字金融安全发展基础。(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马先震)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