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重庆携程小贷参与金融知识宣讲月活动

2024-12-12 14: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12月10日,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金融安全知识宣讲月活动在重庆大学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主办,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携程小贷”)等10家金融机构共同承办,将有趣有用的金融知识带入校园,提升大学生群体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助力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和氛围。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金融健康FINE成长,防范风险SHOW未来”为主题,以“金融科普花花车”为载体,通过生动的科普讲解和趣味性游戏互动等方式,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围绕金融便捷服务(新市民毕业生)、助学贷款、培养财商、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信贷业务、个人征信、反欺诈、金融纠纷调解、理性消费等10个主题方向介绍相关金融知识,现场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掌握金融知识。

  在活动现场,重庆携程小贷工作人员重点围绕大学生理性消费话题展开科普宣教,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拒绝盲目跟风消费,同时要合理规划,按需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争做理性消费者。此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案例讲解、有奖互动等形式,结合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全面详实讲解校园贷款诈骗、刷单兼职诈骗、奖学金诈骗、注销网贷记录诈骗等骗局套路及防骗攻略,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宣教,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知识素养和反诈意识。

  近年来,重庆携程小贷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持续开展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金融科普宣教活动。携程集团副总裁、消费金融部总经理解伟表示,携程将继续贯彻金融宣教长效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宣教方式,覆盖更广泛的金融消费者群体,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为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先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观察  > 正文
中经搜索

提升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重庆携程小贷参与金融知识宣讲月活动

2024年12月12日 14:56    来源: 中国经济网    

  12月10日,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金融安全知识宣讲月活动在重庆大学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消费金融服务联盟(重庆)主办,重庆携程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携程小贷”)等10家金融机构共同承办,将有趣有用的金融知识带入校园,提升大学生群体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助力营造健康的金融环境和氛围。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金融健康FINE成长,防范风险SHOW未来”为主题,以“金融科普花花车”为载体,通过生动的科普讲解和趣味性游戏互动等方式,面向大学生群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围绕金融便捷服务(新市民毕业生)、助学贷款、培养财商、反洗钱、消费者权益保护、信贷业务、个人征信、反欺诈、金融纠纷调解、理性消费等10个主题方向介绍相关金融知识,现场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掌握金融知识。

  在活动现场,重庆携程小贷工作人员重点围绕大学生理性消费话题展开科普宣教,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拒绝盲目跟风消费,同时要合理规划,按需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争做理性消费者。此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案例讲解、有奖互动等形式,结合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全面详实讲解校园贷款诈骗、刷单兼职诈骗、奖学金诈骗、注销网贷记录诈骗等骗局套路及防骗攻略,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宣教,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知识素养和反诈意识。

  近年来,重庆携程小贷通过图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持续开展形式多元、内容丰富的金融科普宣教活动。携程集团副总裁、消费金融部总经理解伟表示,携程将继续贯彻金融宣教长效机制,不断创新科普宣教方式,覆盖更广泛的金融消费者群体,帮助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为营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马先震)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