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一直是人们谈论和关心的热门话题。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出现了明显增长。上世纪初,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5岁,而现在,60岁以上人口已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71.4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5岁,较1955年增加了23岁。
与寿命密切相关的是健康问题,随着寿命延长,人体器官机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这是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普遍比年轻人差、更需要得到别人照顾的主要原因。美国健康保险协会把这种需求归类为长期护理需求,把为那些患有慢性疾病,或者一段时间内失去自我照顾能力的个体所提供的各类服务统称为长期护理。长期护理需求是相伴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
对中国而言,作为一个拥有世界1/5人口的大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会变得更为复杂。
中国人口在预期寿命大幅增长的同时,女性净生育率从1950年的1.9减少到目前的0.8,人口结构正逐渐呈现“倒金字塔型”(即青少年和劳动力人口相对不足,而进入退休年龄的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加上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都对目前的护理方式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将依赖于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提供的护理服务来满足他们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时的需求。
根据护理服务的提供形式,可以将长期护理分为在专业护理中心或社区护理中心提供的护理,以及在家中提供的护理服务两类。护理对象多数为那些在老龄化过程中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无法再独立照顾自己,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人群,因此对长期护理的称谓很多时候也叫做老年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是减小、促进或弥补那些由于日常生活活动出现困难,需要对这些功能提供支持的服务,包括帮助他们进行洗澡、穿衣、上下床、如厕、进食等基础功能的服务。准备食物、清洁房间等家政服务,购物、服药、管理现金等的生活管理服务,以及提供轮椅、进行药物治疗等方便移动和进行社交的服务等。
与疾病治疗、重症监护等急性/亚急性护理需求不同的是,长期护理通常在护理机构或家中进行,而前者主要在医院和诊所里进行。因此,长期护理作为整合社会、心理、生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综合服务手段,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意外残疾失能等状态的恢复、认知能力丧失的精神疾患,以及痴呆中风等特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更具针对性。可以肯定,长期护理最终将逐渐成为各方面缓解老龄化压力、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得力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