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上市公司三季报数据:6亿元保险资金增援股市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11月03日 10:07
任小雨
    上市公司2006年三季报显示,今年三季度,保险资金共持有192只个股,持股数为28.64亿股,较二季度末增长7.65%;持股市值为204.06亿元,较二季度末增长2.72%。尽管三季度市场大幅波动的走势对保险资金的收益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保险资金对A股市场的投资热情依旧未退。

    从保险资金进驻的公司家数来看,中国人寿遥遥领先,共持有155只股票,合计持股16.87亿股,较二季度增持了2.47亿股,增持幅度为17.15%;平安保险名列第二,持有88只股票,合计持股9.84亿股,较二季度减少1.15亿股,减持幅度为9.1%;泰康人寿名列第三,持有14只股票,合计持股0.38亿股,较二季度增持了0.15亿股,增持幅度为65.22%;中国太平洋名列第四,持有13只股票,合计1.29亿股,较二季度增持了1.17亿股,增持幅度为975%;新华人寿名列第五,持有9只股票,合计持股0.17亿股,较二季度减少了0.45亿股,减持幅度72.58%。可见,保险两大巨头呈现一增一减的状态。

    从保险资金三季度持仓变化情况来看,三季度保险资金增仓58只个股,新进66只个股,减仓32只个股,持股未变36只个股,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有75只个股。证券市场进入今年7月份之后,市场行情走势就出现大幅震荡格局,因此保险资金对主板市场的投资也呈现减速格局。

    从保险资金持股量排名看,保资在6只股票上的持股量超过10000万股,在34只股票上的持仓量超过1000万股。具体到个股,持有宝钢股份数量最多。在宝钢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沪、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中国人寿保险集团  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占据四席,合计持有宝钢股份4.39亿股,占流通股的9.29%,其中,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以2.15亿股的持仓量跃居宝钢股份第二大流通股股东,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分红-005L-FH002沪持有8160.74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1.73%,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险分红持有7915.57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1.67%,中国人寿保险集团  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持有6391.95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1.35%,此保险公司为新入驻宝钢股份的前十大流通股行列中。此外,在中国联通、民生银行、中国石化、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上海机场、浦发银行、华电能源、国电电力、万科A、北辰实业和长江电力等股票上,三季度保资的持股量已经超过了5000万股,其中中国联通被保资持有2.35亿股,持股比例达2.83%;民生银行被保资持有2.22亿股,持股比例高达5.45%;中国石化被保资持有1.48亿股,持股比例达5.28%;招商银行被保资持有1.44亿股,持股比例达3.05%;中国银行被保资持有1.20亿股,持股比例达3.49%。

    从新增和增仓的股票来看,保资三季度共增仓58只股票,新进66只股票。民生银行、华电能源、宝钢股份增持量最多,分别增仓9692.11万股、6332.03万股和4690.86万股;另有7只股票增持量超过1000万股。在保资新进股的队伍里,中国银行、北辰实业、大秦铁路、福耀玻璃持仓量均超过1000万股,另有4只股票新进持股量超过500万股。

    从国内保险巨头投资A股市场的持仓来看,保资的投资路线延续二季度的选秀思路基础上,三季度呈现集体追捧银行股,并且电力行业的个股也受到保资的青睐,华电能源、国电电力成为各家保险资金追捧的对象。在华电能源三季报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均为三季度新进入华电能源的前十流通股股东行列中,中国平安保险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以4311.44万股的持仓量跃居华电能源第一大流通股东,占流通股的比例7.99%;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1470.57万股的持仓量位居华电能源第三大流通股东的位置,占流通股的比例为2.73%;中国人寿保险集团  公司持有华电能源672.26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1.25%。

    整体来看,随着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保资对银行股的追捧就更加疯狂,三季度保资出现集体追捧银行股的趋势,并且保资三季度的投资出现放缓格局。
 
来源:证券日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