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发展活力.要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优质资本特别是信誉和经营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投资保险业,探索银行参股、重组和并购保险公司.”日前,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说.
保监会已经不止一次有过这样的表示,在2006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吴定富曾指出,保监会要鼓励、支持和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各类社会资金投资保险业,探索和研究银行、邮政投资保险业.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它表明,今后一段时间,信誉卓著、业绩良好的国有大型企业投资保险业的步伐将加快,其中包括银行.”1月22日,有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说.
无庸置疑,保险业作为我国开放较早的行业,其发展势头令人侧目.
2006年末,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接近2万亿元关口,达到1.97万亿元.2006年,国内保险公司总保费收入达到5641.4亿元,同比增长14.4%.全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累计实现收益955.3亿元,平均收益率5.8%,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高水平.
不过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看,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预示着中国保险市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
但保险行业存在机会并不意味着投资保险业可以随心所欲、草率行事就能赚大钱.近年来,由于管理层降低了进入保险业的门槛,国有、民营、外资等企业纷纷投资保险业,却由于缺乏人才、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出现了部分企业撤离的现象.
撤离意味着亏了,或许是这些企业太希望快速获取收益,缺乏长远发展目标而欲速则不达.
但另一方面,投资回报可观的例子也在不断涌现.中远集团入股平安保险、首钢股份参股生命人寿等都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回报.
由于行业特点,保险公司往往具有充沛的现金流,这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在充分利用保险公司现金流方面,“股神”沃伦·巴菲特堪称楷模.
从怀揣100美元的无名小子到世界第二富豪,从1967年进入保险业,到如今其麾下旗舰公司近半运营收入来自保险与再保险业务,巴菲特对保险行业的厚爱自不待言.
当然,巴菲特不会轻易告诉中国的企业如何利用保险市场做大做强,这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创新,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保险市场实现多赢的局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徐高林副教授的一份研究报告或许会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该报告认为,巴菲特在靠保险业务获得资金的同时,采取了不同于美国财险资金主流模式的配置策略,他是以现金等价物及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完全覆盖保险业务负债以确保偿付,因此,购买高风险等级债券和股票的资金是完全不必考虑负债匹配性的“自由资金”.当“自由资金”比例上升到绝对安全区之后,用来投资股票的保险资金就与富豪的自有资金就没有多大区别.
一个明摆的事实是,随着管理层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放开,保险公司越来越有了用武之地,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在不断提高,这或许是吸引国有大型企业、银行投资保险业的另一重要因素.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由保监会牵头招集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保集团、新华人寿等保险公司负责人在杭州召开会议,会议议题包括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比例上调方案,方案基本确定为由“保险资金直接投资由目前的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上调至10%”.如果在2007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比例果真提高到10%,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上将会成为继基金之后崛起的第二大主力机构.
中国人寿已经于今年1月7日登陆国内A股市场,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权重股.中国人寿在A股市场上1.84%的中签率、8325亿资金追逐申购的状况表明,与保险业有关的上市公司会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有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行业的这些变化和特点,对有实力的国企(银行)有相当的吸引力,而国企(银行)投资保险业又将促进中国保险市场这块蛋糕做大做强.
2007年,或许真的是国企投资保险业高潮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