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频道 > 保险 > 保险滚动新闻 > 正文
 
新版车险昨登场 产险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4月02日 09:06
卢晓平
    07版车险一统天下的时代在昨日终于成为了现实。以“同质同价”为特征的新版车险行业条款的推出,是商业车险产品管理制度的又一次深化改革,是对商业车险标准化产品体系与运行机制的深入推进。车险市场价格主导恶性竞争的阶段已经过去,产险业也将迎来整体盈利水平的提升。    

    市场恶性竞争终结

    “在产险市场上,由于恶性竞争,部分大型商业险产品定价过低。随着保险费率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如果保险业管控、定价能力和监管水平等方面跟不上,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定价风险”,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今年初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做出明确表述。

    据介绍,目前我国产险的综合成本率从2005年的97.5%上升到2006年102.7%。

    车险是产险中的最大险种,占到7成以上的份额,而车险市场的恶性价格战,使得行业在发展的同时,收益率出现下降。

    可以说,从统一费率到个性化费率,然后又上升到统一费率,实现的是曲折性上升。

    2003年实施车险管理制度改革之后,各公司推出了个性化服务的产品,对繁荣车险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公司在开发产品的时候注重价格,不注重服务;注重技术,而不注重消费等等不同程度地存在,以致于一些产品出现了很多有争议的问题,这对于整个车险的总体发展都不是很有利的。

    为此,行业协会及时推出了A、B、C三套条款,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加上与交强险的结合问题,有些产品需要进一步修改,新条款文字更加简化、更加统一,内容更加清晰。

    此次新产品有很多变化,但是最大的变化就在于一个词“统一”。八个常用主险、附加险全部纳入行业产品范畴,保障范围、费率结构、费率水平和费率调整系数全行业基本一致,这对目前中国车险市场而言,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因此,从全行业来看,4月1日车险行业条款的正式启用,标志着车险产品将进入同质同价时代;对客户来说,险种方面将有更灵活的组合选择,同时一致的条款、价格也不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主要因素。

    “由于恶性竞争,部分大型商业险产品定价过低”的担忧,将在新车商业保险推出后,有所减缓,行业收益将随之回暖!

    其实,价格战只是降低产险公司收益的一个方面,而由于操作不透明,使得很多与保险配套的维修、保养等环节,往往出现资金缩水黑洞。车险行业条款推出后,将大大减少以压缩保障范围、损害消费者利益为手段的恶性竞争行为,从产品源头上确立了行业统一的基本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这将促使车险市场竞争模式质的转变,促进市场秩序的规范。

    创新服务增加保险公司内涵

    统一费率并不是不要竞争,竞争充分表现在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方面。

    “行业标准不是涵盖所有的东西,我们也鼓励公司创新,开发个性化的产品,更加丰富和完善产品体系”,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董波表示。

    包括:有些公司在设定保险产品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对不同人、不同风险设定的价格问题;比如男性、女性,比如吸烟不吸烟;比如山区开车与平原开车;比如不同的车辆,不同的品牌;比如代理还是直销等。

    “从监管的角度我们是欢迎的,也希望各公司能够创造出更多、更好地、更完备地补充性产品,以弥补统一标准对于保障的不足”,董波强调。

    创新不仅能提高服务质量,还有利于促进保险公司提升业务经营管理水平。产品价格统一后,各保险公司只有转变经营理念,更新经营思维,将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和特色产品创新上,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降低经营成本。
 
来源:上海证券报
数据载入中...
热点新闻
愚人节里大胆"抄底"
·"利好"刺激下 投资者解套离场还是入市抄底?
·叶檀:投行屡猜屡中 是谁一手造就了QFII神话?
·105只基金净值低于1元! 如何看待低净值基金
·卡奴+证奴+房奴+车奴="白奴" 沪白领难堪现状
·大户金矿 散户坟场 中国散户股民十大悲哀
水皮:中国神华才是祸首
     
频道精选
 财经业内人士认为:股市下半年纠错性上扬可期
 产业深圳万人团购房活动过火 报名网站数次瘫痪  国际西方媒体妄指中国发动"货币战争" 我回应
 评论天士力丹参滴丸存在毒副作用?
 科教"神七"发射时间:首选25日晚9时10分左右  娱乐巩俐入新加坡国籍 娱乐公司欲5000万签刘翔
 视频共赢奥运--便宜坊让北京老字号更快更高更强  互动专题:记录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
财富世界
谁动了孩子的奶粉钱
看病省钱妙招
LV08最新大片
短期融资找典当
数据载入中...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3512266-8089、8085

数据载入中...
搜索:
理财进行时
·
·
·
·
消费无极限
·
·
·
·
法眼观天下
·
·
·
·
·
·
财经风景线
·
·
·
·
24小时排行
·
·
·
·
·
近期专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