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目前正在医院的ICU重症监护病房内进行恢复,而按照医疗专家的预期,王燕将很难再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残疾,看来是不可避免的。而问题也接踵而来:谁来保障她今后的生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竞技体育运动具有不断向人类自身生理极限挑战的特点,它决定了体育运动的危险性:即在对生理极限进行挑战和超越的勇敢尝试中,运动员的伤病难以避免。在高强度、高难度、高标准以及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当中,运动伤害和意外事故屡见不鲜。在“王燕事件”之后,我们也希望,体育风险保障不再是一个“马后炮”话题。
有没有风险意识?
保险了没有?这是当任何人员发生受伤之后,人们都关心的话题。事实上,真正的理念在于未雨绸缪,在受伤之前,询问“保险了没有”。
据浙江体育局相关官员介绍道,王燕的治疗和今后的生活费用能够有足够的保证:首先是国家和国家体育总局的中华基金保险,其次是浙江省体育局的保险,另外还有意外伤害保险。
尽管遭遇了不幸,但是还能得到一定数量的理赔——虽然这个数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开。相比较有些运动的参与者,从某个程度来说,王燕还是一个幸运者。据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运动员投保的情况是,奥运项目的运动员,直至省一级都有投保,但是非奥运项目的运动员的保险就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
即使在奥运项目,即使是开展职业化的联赛中,也会有保险方面的漏洞。2001年1月前中国男排副攻手朱刚在省队训练中因心血管疾病突发猝死,由于当时他已经离开了国家队,而他的保险期限是到2000年9月28日止,因此他猝死时并没有任何保障,虽然最终家属得到了由中华体育基金会运动员伤残保险基金出资的20万元补助,但这实际上只是一种特殊的抚恤金。
在一段时间没有任何保障,这在发达国家中的职业联赛中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一种风险意识,其实是一种职业观念。一位足球经纪人和记者表示:“在国外的职业合同中,一定会有保险这个项目,否则运动员是不会签署这份工作合同的。在他们看来,这和薪金一样重要。而职业运动俱乐部,也会主动为运动员投保,这样就会在伤病发生的时候,得到资金赔偿的来源。”就在最近两年,申花球员杜威、孙祥都有过留洋的经历,而在他们的合同中,都有伤病责任的细则。尤其是当孙祥此次回来参加A3联赛的时候,尽管距离埃因霍温俱乐部的租借期间结束还有三周,但是对方还是要求出具一份“伤病责任免责”的证明。
何处得到充分保障?
随着体质的转变,运动员的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目前的体育保险体质仅仅覆盖了一部分的运动员,但是聊胜于无。而相关的体育保险产业,在中国也正在经历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距离成熟还很远。
1998年上半年,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保险部和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医疗专家合作,邀请了国家体委训练局医务处的几位资深大夫和体育医疗专家学者,到各运动队做了大量的前期摸底和调研工作,制定出了几份涉及“国家队运动员伤残保险”的关键性文件,这就是国内体育保险的雏形。1998年10月中国自行车运动员王泽秀在训练中被大客车撞击身亡,其家人获得了30万元的赔偿,这是运动员伤残保险正式启动后的第一起赔付事件。
30万,够么?这是一个问题。在1998年美国纽约友好运动会上发生意外的桑兰,真正令她在往后生活有所保障的是美国保险公司支付了她1000万美金的赔偿。中超赛场,足协要求球队给每名运动员都要上保险,但去年被踢爆眼睛的金德外援班古拉却只有200元的保险费用,而贝克汉姆为自己的右腿投保的商业险高达1000万美元。
不少体育组织者有了保险意识,但是让他们感到唉叹的就是,根本没有保险机构可以保障他们一旦发生意外之后的的收入和生活。中国中上级别的职业球员,年收入在50万上下,而一旦丧失劳动能力,即使30万还抵不上1年的收入。而仅仅是一般的伤病,也让不少足球俱乐部喊“吃不消”,但是国内保险公司提供的,只有每天几百元的病床补贴。在这种情况下,申花俱乐部和美国一家有名的保险公司,签署了有关境外的运动伤害险种的合同。上半年申花队有四人前往比利时进行手术,耗费数十万元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保险公司负担的。
目前相关部门对于境外险种在国内的开展有所限制,但是在体育运动范畴,既然国内缺乏一定实力的公司来提供足够保障,还不如适当开禁,以让运动员可以消除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