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38家寿险公司上半年陷亏损 4家偿付能力不达标

2018年08月12日 08:04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姜鑫 范怡雯 吴世韵

  7月底开始,险企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拉开序幕,保险行业上半年经营状况随即揭开面纱。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8月8日,已有74家财险公司、67家寿险公司公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相比较于第一季度,财寿险公司均有半数以上企业偿付能力出现下滑,寿险偿付能力下滑比例更是高达六成以上。

  利润方面,处在转型深水期的寿险公司的业绩并不乐观,保费下滑、退保压力、权益市场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寿险公司的亏损幅度加大;财险依然有部分公司处在亏损泥潭……

  4险企偿付能力亮红灯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百余份偿付能力报告发现,公布了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4家财险中,47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下降企业数量占总数的63.51%;67家寿险企业中,43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降,下降企业数量占总数的64.18%。

  除此之外,4家偿付能力未达标险企同样值得关注。具体来看,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偿付能力不达标的财险公司;寿险公司中,除长居偿付能力不达标“老赖”名单的中法人寿和新光海航人寿外,还包括吉祥人寿。

  2017年10月,保监会曾发布《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在原来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强调在偿二代体系下,由单一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扩展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三个有机联系的指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成为偿付能力达标的门槛。

  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由于其公司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高的部分评估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监管评估标准存在差距,2018年一季度风险评级从B级降至C级。

  吉祥人寿的成绩单也不尽人意,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综合风险评级被下调为C级,评级下调的原因则是因为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达标,仅为82.73%,造成量化风险得分为0。

  中法人寿和新光海航人寿连续多个季度不达标的状况仍未改变。中法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其公司目前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导致了其被评为D级公司:一方面因资本金长期未得到补充,在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评估体系下,其经营费用支出导致实际资本持续下降,总体偿付能力低于监管要求水平。另一方面,自2005年中法人寿成立以来,公司资本金从未得到过补充,再加上现金流持续净流出,中法人寿自2017年1月起即出现流动性精竭情形。除此之外,因偿付能力不足,经营费用管控,导致中法人寿人员流失,招聘困难,存在部分关键岗位人员配备不足,无法保证履职的风险。

  新光海航人寿则称,2018年第二季度公司综合偿付能力综合率及核心偿付能力综合率均为-421.34%,这成为了其2017年四季度、2018年一季度均被评为D级保险公司的主要原因及风险点。

  不过,据珠江人寿披露的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8.8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却仅为103.42%。这已经是珠江人寿第三个季度逼近100%这条监管红线;公司一季度与2017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01.94%、102.46%。

  偿付能力指标整体下滑的大趋势下,不少公司进入了重点检查名单。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发现,2018年第二季度,寿险企业与财险企业共有8家处于监管红线附近。值得注意的是,一、二季度相比,百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珠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偿付能力仍处于监管红线附近。二季度新增了利宝保险有限公司,其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第一季度的130%降至104%。利宝保险有限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于5月23日向银保监会递交增资4000万元的申请,截至目前已获得批复;新一轮增资的决议于7月3日通过。目前,利宝保险有限公司已经启动增资流程,将通过及时补充资本金,满足运营及偿付能力的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院副主任朱俊生表示,寿险行业偿付能力下降与监管环境生变各家公司的结构调整不无关系,特别是原来做了很多高现金价值产品的那些公司更甚。

  朱俊生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一般会呈现两个特点,一方面是公司的保费收入会下降,这个从行业前五个月数据的变化后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由于退保或者说是前期的满期给付到期,也需要很大的现金支出,因此看到很多公司现金流压力比较大。

  野村中国保险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研究主管唐圣波则认为,偿付能力变化跟上半年的投资环境不无关系,“主要的问题在于公司自身的净资产或者是资本的下滑的速度比业务的速度下滑的速度更快。”

  保费、利润扫描:寿险盈利压力大增

  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1~5月,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9103.02亿元,同比下降5.86%;其中,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474.77亿元,同比增长13.10%;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735.10亿元,同比下降14.45%。

  行业数据的变化,在公司个体层面得以体现。

  整体来看,寿险公司二季度收入较一季度的下降比例远高于财险公司。一、二季度保费收入情况均已披露的73家财险公司中,仅29家保费收入下降;62家寿险公司中,近50家保费收入下降,其中下降一倍及以上的达21家之多。例如,前海人寿收入从一季度的268.84亿元降至33.72亿元;渤海人寿收入从41.98亿元降至2.96亿元。

  与一直处于亏损泥潭的财险相比,寿险业的上半年也不好过。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公布了净利润的67家寿险公司中,有38家处于亏损状态,且有37家企业净利润相较第一季度下降。反观财险业,74家企业中有28家净利润较第一季度下降、32家亏损。例如,前海人寿一季度亏损4.3亿元,二季度亏损金额则高达12.8亿元。前海人寿在其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针对亏损及偿付能力问题,进行了说明,将问题归结为受到万能险业务停售和业务转型的影响。此外,2017年下半年,前海人寿经历了一场人事变动。富德生命人寿一季度亏损16.55亿元,二季度亏损金额18.66亿元,这与其业务转型也不无关系。

  结构调整之外,权益市场的波动是行业利润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018年以来,上证指数累加下跌愈500点,跌幅15.62%,资金运用收益降低会直接对利润产生影响。

  朱俊生表示,此前,险企部分业务结算利率比较高,费用率也比较高,可能出现一些利差损和费差损,在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出现利差损和费差损,公司的利润也会受到影响。

  财险方面,朱俊生表示,目前行业现状是财险业务主要以车险为主,在商车费改的大背景下,市场出现一定分化,小公司因为品牌、服务网络等原因,跟4S店议价能力比较低,为了获取更多的业务会通过手续费去买业务,造成成本比较高,所以整个车险亏损状况比较严重。

  现金流扫描:财险压力仍大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数据发现,在披露了现金流状况的71家财险公司中,33家净现金流为负值,占比46.48%;57家寿险公司中,有20家净现金流为负值,占比35.09%,可见财险公司现金流压力仍大。

  但转型与退保压力面前,寿险公司现金流压力也不小。以瑞泰人寿为例,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基本情景下公司经营活动实际净现金流约为-6.68亿,与上季度预测值1.79亿相比,净现金流出增加约8.47亿。

  瑞泰人寿表示,二季度实际净现金流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由于实际销售比计划延迟,实际保费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现金流入合计比上季度预测减少约6.47亿,同时各账户实际退保及费用现金流出合计比上季度预测增加约2亿。瑞泰人寿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在压力情境未来三个月现金流预测中,其整体净现金流出现资金缺口,这主要是由于产品结构转型,万能险带来现金流入减少,存量万能险保单逐步过了退保扣费期,退保带来的现金流出仍有压力。同时公司保障型产品销售在发展初期,尚未形成销售规模,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流动性风险的加大。

  披露了现金流状况的71家财险公司中,中华联合财险2018年二季度净现金流最低,为-23.47亿元,与一季度的7.73亿元相比产生了较大的缺口。然而,根据其2018年一季度的流动性监控指标分析,流动性覆盖率方面,该公司优质流动资产能够覆盖情景一、情景二下未来1个季度现金流出;综合流动比率方面,公司3个月内、1年内及1年以上综合流动比率都大于100%,能够兼顾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

  恒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季度净现金流为0.54亿元,二季度这一数据则跌至-0.91亿元,流向由流入转为流出。恒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净现金流量为负值主要是受到资金运用的影响。该公司在一季度收回的到期投资产品资金,于二季度进行了新的资金运用,导致产生现金流量负值。

  面对盈利和现金流压力,竞争激烈的财险公司该如何应对?朱俊生表示,财险公司可能接下来需要在选择商业模式的创新上下工夫,如果中小公司只是简单的复制大公司的商业模式的话,很难在这个环境当中获得竞争优势,都在讲小而专、专而美,意思就是中小财险公司需要通过特色化的、专业化的经营方式,去获取特定领域的一些竞争优势。

  对于财险业务短期发展,唐圣波预测,下半年在一系列监管政策的驱动下,财产险行业的盈利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因为受限于汽车保有量以及宏观经济的形势,整体业务的增长可能相对较平稳。

  (实习记者肖舒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