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保险业开门红调查:储蓄型产品受热捧 重疾险仍难回暖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保险业开门红战事正酣,而且,这场角逐将持续到3月底。
从一线保险营销员的反馈来看,今年人身险开门红期间,个代渠道储蓄型产品受热捧程度超预期,“大单很多”。同时,银保渠道推动力度也很大,预计业绩较好。而重疾险仍然处于低迷期,预计保障型产品业绩较差。
业界分析人士普遍对预判保险业开门红业绩持谨慎态度。第一,去年开门红期间受新旧定义重疾险切换等因素刺激,保费基数高;第二,保险营销员仍在持续流失;第三,监管要求更加严格。
今年有些不一样
“今年开门红业绩比预想的要好。”面对记者,平安人寿业务员刘一文(化名)表示,市场有点出乎她的意料,“储蓄型产品很受欢迎,人们更加关注保险的养老功能,我和同事们签下的大额保单都挺多。”
刘一文是一名从业近15年的保险营销员。她告诉记者,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人们的保险需求,尤其是需要长期交费的保险需求受到了抑制。但今年的开门红又有些很不一样的因素,那就是随着疫情的持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必须对未来、对养老有更加稳妥的规划,才能抵御风险。同时,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保本理财正式退出,人们对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她和同事今年开门红期间销售的总保费以及大保单数量明显高于前两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今年保险业开门红的主力产品类型来看,个险渠道的产品形态仍以“快返型年金/两全+万能险”的双主险组合为主,缴费期和保险期都较短,与前两年开门红主打产品基本一致,部分险企增加了养老保障服务,以满足人们在养老规划方面的需求。
在银保渠道,记者调查了解到,终身寿险是主打产品之一。在某国有大行丽泽桥网点,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该行旗下人身险公司推出的终身寿险产品,以40岁男性为例,年缴保费10万元,累计缴费3年,前3年现金价值较低,从第四年开始现金价值就超过了30万元,此后每年现金价值递增,到第24个保单年度,现金价值超过60万元。
另一家寿险公司银保渠道的一款终身寿险再次放宽核保条件,50岁以下的普通客户免体检、免财务资料的保额比原规则提高500万元,私行客户最高提升了1000万元。1月6日,该险企发出战报,2022年银保期交销售量突破7000万元,1月7日,该数字升至9000万元。
招商证券发布研报分析称,今年的年金险和终身寿险等储蓄类险种销售环境将好于去年。一方面,共同富裕下年金险和终身寿险的特殊功能有望得到发掘;另一方面,财富管理大迁徙背景下,保险类金融资产有望分流资金。
业绩预期前低后高
尽管储蓄类产品热销,但保障型产品今年开门红销售很难再现去年盛况。分析人士认为,保障型产品需求减弱将会影响到险企的NBV(新业务价值)增长。
华金证券分析师崔晓雁认为,今年开门红期间保费增长有压力亦有动力,预计产品销售态势总体良好。从压力来看,开门红期间保费增长仍面临疫情因素、代理人流失、监管加强等影响;从动力来看,险企依然高度重视开门红,同时,岁末年初理财季,居民资金充裕、终端需求旺盛或对保费增长形成正向贡献。2021年末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保险成为当前唯一具有保证收益的金融产品。开门红产品的收益经附加万能账户增厚后,较银行理财类产品收益率形成相对优势,吸引力增强,预计销售态势良好。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则认为,储蓄需求旺盛推动短储销售符合预期,但预计保障产品需求减弱影响NBV增长。在保障型产品方面,去年开门红期间新旧重疾炒停带来的保费高基数,代理人规模大幅下滑和依靠渠道影响力销售的效用减弱,以及惠民保、互联网保险冲击下重疾需求的减弱,预计今年开门红保障产品销售面临较大压力,进而冲击一季度的价值增长。
刘一文也表示,去年保险业开门红期间重疾险卖得好,主要还是受重疾定义切换的影响,很多潜在客户都赶在2021年2月1日之前“上车”,而此后市场至今都没有明显回暖,今年开门红期间的“用力方向”也在储蓄型产品上面。
整体来看,分析人士对今年一季度寿险业业绩的改善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原因是疫情以来,虽然年金险、终身寿险等偏储蓄、偏理财的保险产品卖得较好,但这些产品的价值率比重疾险低不少,这会导致保险业价值率出现回落。
展望2022年人身险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业绩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转机可能在二季度以后。例如,银河证券分析师武平平认为,2022年开门红新单承压,寿险改善仍需时日。随着险企转型成效逐渐显现,代理人数量或会继续下降,但是产能提升,保费收入同比增速前低后高。同时,国信证券发布研报认为,预计大型寿险企业的新单销售上半年维持同比下滑态势,但下滑幅度或有所缓和,二季度后有望达到中速增长平台,并重拾增长态势。
(责任编辑: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