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十年,国寿寿险打造多元化普惠保险体系

2024-04-22 17:25 来源:光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普惠金融十年,国寿寿险打造多元化普惠保险体系

2024年04月22日 17:25    来源: 光明网    

  2013年,“发展普惠金融”的概念正式在全国推开。十年来,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寿险行业的主流机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参与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参与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建设,通过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了其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保障作用。

  守护更多人的“美好生活”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当下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如何持续加大民生保障类产品供给,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障体系建设,防范人民群众的因病致贫返贫风险。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一直在不断探索之中,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根本要求,积极参与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供给具有较强民生保障属性的保险产品,筑牢人民的风险防控堤坝。

  为更好地满足职工、居民等人群的医疗保障需求,该公司持续丰富社会保障体系化建设,开发系列保险产品,为城乡居民、城镇职工人群提供有效的医疗费用补偿。针对不同城市的特定需求,研发了多款城市定制型健康保险产品,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护理或重大疾病等健康保障。

  该公司还探索出长护险制度体系建设,开发团体护理保险产品,为因年老、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失能人群提供护理保障,减轻了失能人员家庭的经济负担。

  让美丽乡村更有魅力

  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如何研发乡村振兴投入多样化保险产品,提升涉农人口保险保障水平,让美丽乡村更加富裕和谐、更有魅力?

  在2020年扶贫攻坚战胜利收官之际,该公司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升级开发了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专属产品,围绕乡村振兴人群以及根据乡村振兴政策开展工作的相关人员的风险特点设计开发,提供意外伤害、疾病、医疗、身故等全方位的保险保障责任。

  仅2023年,该公司涉农保险就为全国约2.8亿农村人口提供风险保障30.7万亿元。

  助力“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作为最早开展老龄保险的公司之一,中国人寿寿险公司结合老年人群风险特征和实际财务情况,以保障杠杆较高的意外风险保障为切入点,通过灵活可选的保险责任组合,为广大老年群体量身定制涵盖疾病身故、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骨折、医疗费用补偿、住院津贴、特定疾病等全方位保险保障,建立健全老年人专属保险体系,不断提升保险产品的承保年龄上限,部分医疗保险的最高投保年龄可达80周岁,续保年龄可达100周岁,切实提升老年群体风险保障水平。

  2021年,该公司还从老年人群行动不便、收入来源有限等特殊性出发,研发出交费方式灵活、最低保证利率和结算利率等产品体系,供客户根据自身风险偏好自主选择配置。同时,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养老年金责任、身故保险金责任,还额外提供失能护理保险金责任;额外提供因重大疾病或特定意外伤残的特殊退出权利。这些措施旨在满足更广泛年龄段人群的养老保障需求。

  在关注儿童女性群体方面,该公司积极探索为学生和儿童群体提供多样化产品,包括意外事故、伤残、校园内医疗、传染病确诊等保障需求,覆盖生活、教育、医疗等多领域,构建40余款专为学生儿童群体设计的短险产品体系,责任丰富、组合灵活。此外,在女性保障方面,该公司积极为适龄女性提供特定疾病保障,提升妇女健康风险防范意识和保险保障水平。

  让“两新”人群安心无忧

  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典型新业态从业人员,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保障需求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热点。中国人寿寿险公司不断探索,主动挖掘新市民、新业态人群保险保障需求,增强“两新”群体抵御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该公司聚焦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典型新业态从业人员,开发了覆盖普通意外、骑行意外、机动车意外、骨折和猝死等责任范围内的保险保障;聚焦建筑工程从业人员开发了覆盖施工现场、施工指定生活区的各类意外身故和意外伤残保障。聚焦农村和城镇外出务工人员,开发覆盖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医疗、住院津贴、猝死等保险保障。

  当前,我国对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表示,将积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普惠保险发展,持续丰富具备普惠性质的保险产品体系,以更加丰富、多元的产品供给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向姝颔)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