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翻红”之后能否“长红”
2025年的人身险产品市场,兼具“保底收益+分红”特点的分红险正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为进一步防范利差损风险,保险公司正加速调整产品结构,分红险替代部分传统险的步伐明显加快。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身保险产品信息库发现,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1月12日,人寿保险共上新产品495款,其中分红型人寿保险180款,占比超36%;年金保险共上新271款,其中分红型年金保险92款,占比近34%。
分红险“翻红” 有助于缓解利差损风险
分红险,即分红型保险产品,在提供基本的保障功能外,还允许投保人分享保险公司的盈余。这种保险产品的特点是将保险与投资相结合,产品收益率包含保证利益和保单红利两部分,前者与分红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相关,可以视作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保底收益;后者与分红险产品的结算利率相关,取决于保险公司分红产品账户的经营情况。
其实,分红险已有250年历史,是欧美及中国香港等成熟保险市场的主打产品。自2000年被引入国内以来,经历了从快速发展到调整规范的多个阶段。为何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分红险会再次获得行业青睐?
2024年,人身险预定利率进入了“2时代”:9月1日,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降至2.5%;10月1日,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在预定利率下调、市场利率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分红险浮动收益的价值特性凸显出来。
“随着近年来利率中枢下移,我国人身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明显下降,但负债成本较为刚性,加之资产久期普遍短于负债久期,人身险公司面临资产收益难以覆盖负债成本的压力。”人民银行近期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建议,应丰富保险产品供给应对利差损风险。与传统型产品相比,保单利益浮动的产品保证利率较低,且为保持产品竞争力,在抵御利率风险的同时还提供潜在资产收益分享机制。可适当鼓励该类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提高保单利益浮动的产品占比,防范单一产品发展带来的利差损风险。
“分红险成为险企的主打产品,是预定利率调整、经济环境变化和消费者需求转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位大型人身险公司资深人士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从险企的角度来说,在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中,分红险相对较低的预定利率有利于帮助险企降低利差损风险;同时,分红险的后端资产配置相对灵活,可以配置更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长期来看,能为客户打开更高的预期收益空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分红险采用“固定+浮动”的结构设置,固定部分为客户锁住确定利益,分红共享机制则帮助客户获得经济周期轮动中的市场红利。
险企纷纷发力 分红险未来空间巨大
2025年“开门红”,多家险企纷纷将分红险作为主打产品,从以短交年金及两全保险为主向分红险倾斜。例如,中国平安和太平人寿推出“2.0%+”分红型增额终身险,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分别主打20年和8年期的分红型年金险,华泰人寿推出可保至105周岁的长年金保险。
其实,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等多家上市险企明确表示,将分红险销售目标占比提升至50%以上。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以前传统险约占70%以上,未来中国平安会以分红险为主。新华保险方面也表示,要在分红险方面发力,推出更多的分红险产品来满足客户对于保障、储蓄以及整个资产传承等方面的需求。
分红险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行业主打产品,已在业内逐渐达成初步共识。
招商证券预计,今后三年,分红险新单保费增量将接近2万亿元。一方面,在监管部门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顶层设计层面定调鼓励浮动收益型产品和代理人质态大幅改善、分红险销售能力显著提升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纷纷加快产品供给节奏;另一方面,利率低位波动和预定利率动态调整使得分红险兼具保底和浮动收益的优势更加突出,有利于促进客户需求转变。
东吴证券研报称,预定利率的进一步下调将显著优化险企负债成本;同时,在利差压力下,分红险的价值明显提升,上市险企2025年“开门红”已经普遍加大了分红险销售力度。从长期趋势看,构建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发力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等附加服务,是险企实现长期增长的关键。
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负责人孔祥预计,分红险保费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随着人身险产品定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未来人身险行业将继续深耕产品多元化,向“低保底+高浮动”的分红型产品发展,在保险回归保障的同时,优化负债端成本管理。
“从趋势看,分红险份额会增加。因为分红险既有保证给付,也可以使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共享投资收益。”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表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下,养老保险产品需求与日俱增,未来的分红险会与养老保险产品广泛结合,探索的空间非常大。
销售端要求更高 险企面临全方位挑战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分红险是一款“进可攻、退可守”的保险产品,但在推向市场的销售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便是分红浮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例如,某些分红险的测算收益率可以达到2.7%,在当前整个金融市场投资回报率下降的情况下,这样的收益依然具备吸引力。但分红险的收益不是固定的,这让一些消费者有所顾虑:“分红险的分红部分就像是一场对保险公司经营成果的押注,说不定一整年的分红是0。”
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保险公司2023年整体分红水平不尽如人意,多款产品实现率未达50%,最低的几款产品仅为19%。
其次,分红险的销售也更为复杂。过去,销售人员习惯于销售固定收益的保险产品,在转移到分红险销售时,要警惕销售误导。此外,销售分红险不仅需要业务人员了解保险产品本身的功能,还需要了解公司的投资理念及资产配置,这就要求销售团队得具备更专业的知识。
“从根本上讲,分红实现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在保险公司长期投资能力的基础之上。”朱俊生表示,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保险行业对分红险的管理能力极为关键。红利管理涉及诸多方面,比如如何对账户储备基金进行合理平滑;怎样制定科学的年度分红政策,以平衡公司与投保人双方的利益等,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不仅如此,分红险对险企的经营能力发起了全方位的挑战。“利率下行对产品设计带来较大挑战,行业应该从多视角看待保险产品,更关注资产负债匹配情况。”华泰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险企必须提升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加速构建风险可控、结构均衡的产品体系。同时,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深入挖掘客户真实需求、优化产品服务设计,提高代理人专业水平,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保险需求。(记者 孙榕)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