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资金借道ETF入市 险资锚定核心资产

2025-03-31 20:1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背景下,多份基金2024年年报披露,保险机构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对核心宽基ETF以及港股ETF等品种的配置力度。在已披露的ETF前十名持有人当中,险资配置景顺长城基金、国泰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的规模均高达40亿份以上;险资配置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规模更是逼近70亿份。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ETF波动性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分散个股风险,并且估值透明、成本较低、买卖方便,契合险资对流动性的要求和长期回报预期,因而受到青睐。

  险资积极布局核心宽基

  在首次披露基金年报的中证A500ETF中,保险机构成为了重要的配置力量,险资身影频频出现在前十名持有人当中。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前十名持有人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末,景顺长城基金、国泰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吸引了较多险资配置,合计配置的基金份额数量均在40亿份以上。另外,险资配置银华基金、招商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的基金份额数量均超过20亿份。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合计持有49.66亿份景顺长城中证A500ETF;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国人寿再保险合计持有45.46亿份国泰中证A500ETF;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合计持有23.16亿份银华中证A500ETF;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大家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合计持有21.91亿份招商中证A500ETF。

  对比上述中证A500ETF在2024年10月披露的上市交易公告书,彼时国泰基金、银华基金、招商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的前十名持有人中没有保险机构现身,工银安盛人寿仅持有1000.18万份景顺长城中证A500ETF。

  港股ETF获险资大举增持

  除A股宽基产品外,多家险资机构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对于港股ETF产品的配置力度,在标的选择上整体呈现出“科技+红利”的“哑铃型”配置思路。

  例如,近期热门的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吸引了大批险资提前布局。截至2024年末,该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有七席均为险资,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合计持有该ETF高达69.99亿份;在2024年6月末,前十名持有人中的险资机构合计持有该ETF的规模仅有35.84亿份。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同样吸引了不少险资布局,2024年末该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当中八席均为险资,新华人寿、平安人寿、大家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合计持有规模达39.02亿份,而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险资持有该ETF规模仅有22.27亿份。

  截至3月28日,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基金份额数量已由2025年初的不足320亿份迅速增至450亿份以上,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的基金份额也由2025年初的105亿份左右增至近160亿份。

  另外在红利资产配置方面,工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产品同样吸引了险资大举布局。

  截至2024年末,新华人寿、中国人寿、中汇人寿、东吴人寿合计持有19.30亿份工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2024年半年报披露前十大持有人中的险资持有规模仅有2.05亿份;2024年末,新华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平安财产等合计持有13.29亿份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尚未出现险资身影。

  ETF契合险资投资需求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表示,近年来保险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新准则下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只能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科目,公允价值变化直接影响当期损益。ETF波动性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分散个股风险,并且估值透明、成本较低、买卖方便,契合险资对流动性的要求和长期回报预期,因而受到青睐。

  由于保险资金的显著特点在于强调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富国基金表示,保险资金偏重长期投资,在风险管理上更加谨慎。此外,保险资金需要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既能履行保险合同所承诺的保障责任,又能灵活应对负债端潜在的即时赔付需求。

  在富国基金看来,ETF具有分散个股风险的特点,相较于投资个股也能减少一部分不确定性,更加适合长期投资的需求。并且ETF的交易属性契合了保险资金对流动性的要求。所以,大力布局ETF或成为保险资金基于资金特性和投资目标的合理选择。

  从2024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招商证券非银金融团队研究发现,在投资偏好上,保险公司在持续加仓沪深300指数等宽基指数ETF的同时,加大布局红利主题ETF的力度,同时也更注重对细分行业赛道投资主题ETF的挖掘。展望2025年,险资在把握好红利策略配置节奏和投资安全边际的同时,预计风格均衡化、策略多元化,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王鹤静)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2025保险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长期资金借道ETF入市 险资锚定核心资产

2025年03月31日 20:10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在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大背景下,多份基金2024年年报披露,保险机构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对核心宽基ETF以及港股ETF等品种的配置力度。在已披露的ETF前十名持有人当中,险资配置景顺长城基金、国泰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的规模均高达40亿份以上;险资配置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规模更是逼近70亿份。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ETF波动性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分散个股风险,并且估值透明、成本较低、买卖方便,契合险资对流动性的要求和长期回报预期,因而受到青睐。

  险资积极布局核心宽基

  在首次披露基金年报的中证A500ETF中,保险机构成为了重要的配置力量,险资身影频频出现在前十名持有人当中。

  根据目前已披露的前十名持有人情况来看,截至2024年末,景顺长城基金、国泰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吸引了较多险资配置,合计配置的基金份额数量均在40亿份以上。另外,险资配置银华基金、招商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的基金份额数量均超过20亿份。

  具体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合计持有49.66亿份景顺长城中证A500ETF;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国人寿再保险合计持有45.46亿份国泰中证A500ETF;中国人寿、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合计持有23.16亿份银华中证A500ETF;平安人寿、新华人寿、大家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合计持有21.91亿份招商中证A500ETF。

  对比上述中证A500ETF在2024年10月披露的上市交易公告书,彼时国泰基金、银华基金、招商基金旗下中证A500ETF的前十名持有人中没有保险机构现身,工银安盛人寿仅持有1000.18万份景顺长城中证A500ETF。

  港股ETF获险资大举增持

  除A股宽基产品外,多家险资机构2024年下半年加大了对于港股ETF产品的配置力度,在标的选择上整体呈现出“科技+红利”的“哑铃型”配置思路。

  例如,近期热门的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吸引了大批险资提前布局。截至2024年末,该ETF的前十大持有人中有七席均为险资,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平安人寿等合计持有该ETF高达69.99亿份;在2024年6月末,前十名持有人中的险资机构合计持有该ETF的规模仅有35.84亿份。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同样吸引了不少险资布局,2024年末该ETF的前十大持有人当中八席均为险资,新华人寿、平安人寿、大家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合计持有规模达39.02亿份,而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险资持有该ETF规模仅有22.27亿份。

  截至3月28日,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的基金份额数量已由2025年初的不足320亿份迅速增至450亿份以上,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的基金份额也由2025年初的105亿份左右增至近160亿份。

  另外在红利资产配置方面,工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等产品同样吸引了险资大举布局。

  截至2024年末,新华人寿、中国人寿、中汇人寿、东吴人寿合计持有19.30亿份工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2024年半年报披露前十大持有人中的险资持有规模仅有2.05亿份;2024年末,新华人寿、陆家嘴国泰人寿、平安财产等合计持有13.29亿份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2024年半年报披露的前十大持有人中尚未出现险资身影。

  ETF契合险资投资需求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团队表示,近年来保险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新准则下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只能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科目,公允价值变化直接影响当期损益。ETF波动性相对较低,能够有效分散个股风险,并且估值透明、成本较低、买卖方便,契合险资对流动性的要求和长期回报预期,因而受到青睐。

  由于保险资金的显著特点在于强调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富国基金表示,保险资金偏重长期投资,在风险管理上更加谨慎。此外,保险资金需要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既能履行保险合同所承诺的保障责任,又能灵活应对负债端潜在的即时赔付需求。

  在富国基金看来,ETF具有分散个股风险的特点,相较于投资个股也能减少一部分不确定性,更加适合长期投资的需求。并且ETF的交易属性契合了保险资金对流动性的要求。所以,大力布局ETF或成为保险资金基于资金特性和投资目标的合理选择。

  从2024年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招商证券非银金融团队研究发现,在投资偏好上,保险公司在持续加仓沪深300指数等宽基指数ETF的同时,加大布局红利主题ETF的力度,同时也更注重对细分行业赛道投资主题ETF的挖掘。展望2025年,险资在把握好红利策略配置节奏和投资安全边际的同时,预计风格均衡化、策略多元化,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王鹤静)

 

(责任编辑:马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