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多家私募收监管警示函 深圳加力合规整治

2022年05月20日 09:46    来源: 上海证券报    

  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深圳辖区存量私募机构4273家,迁出及注销54家机构。存续机构中,绿色机构3505家,占比82%;黄色机构466家,占比10.9%;红色机构302家,占比7.1%。经过深圳证监局持续出清“红色”机构,督促“黄色”机构转绿,支持“绿色”机构合规稳健发展,深圳私募行业不断夯实其高质量发展基础。

  ◎记者唐燕飞○编辑孙放

  近日,深圳证监局对深圳前海利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具警示函,直指该公司存在未对部分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等合规问题,为私募提高规范运作意识敲响警钟。

  记者注意到,仅在5月18日,深圳证监局就披露了6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对深圳前海新富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富盛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前述深圳前海利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及其法人出具了警示函,涉及问题包括未完成备案手续、未对部分私募基金进行风险评级、未妥善保管信息披露材料等。

  与私募行业的规模扩张同步,深圳监管机构频频“亮剑”,整治私募市场乱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3月以来,深圳证监局已对14家私募机构出示了警示函。其中,深圳千亿环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还存在向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低于100万元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情形。

  对此,深圳懿德财富投资总监臧海亮评论道,私募具有涉众程度低、风险外溢性小的特征,在募资环节就应守住合规底线。“私募基金运营风险较大,信息披露不如公募透明、基金管理人资质不一、公众监督难度大,因而必须要求私募基金投资者是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拼单’做私募,让产品变相‘公众化’,将会扩散资金风险。”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热土,深圳私募集聚,也是“深圳速度”背后重要的资本力量。据深圳证监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深圳辖区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4308家,同比减少3.67%;存续基金产品19783只,同比增长20.78%;存续规模2.26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1%。

  规模增长的同时,投资者权益保护也更为迫切。私募基金行业呈现规模不一、数量极多、投资灵活度高等特点。如何对私募行业有效监管、扶优限劣,考验着监管智慧。

  近期,深圳证监局发布一季度辖区私募自查整改情况通报显示: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深圳辖区存量私募机构4273家,迁出及注销54家机构。存续机构中,绿色机构3505家,占比82%;黄色机构466家,占比10.9%;红色机构302家,占比7.1%。黄色机构与红色机构数量变动原因均为机构经督促整改完毕、被中基协注销及自主注销等。经过深圳证监局持续出清“红色”机构,督促“黄色”机构转绿,支持“绿色”机构合规稳健发展,深圳私募行业不断夯实其高质量发展基础。

  此前,深圳还于2020年8月成立了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这是全国首家由证监会派出机构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指导设立的地方私募基金行业协会。该协会通过引导行业遵规守纪、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履行行业自律职责、协调配合监管执法等,建立了行业良性生态圈。

  “对私募基金,目前在监管核心领域制定了较具体的严格规范,如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与产品备案、基金募集、合格投资者审查、信息披露等重点。在其他监管领域,监管机构采取了多种自律管理措施规范行业的运作。”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怡文认为,“私募基金规模发展迅速与某些监管地带尚存在真空、私募基金信息披露不全面与监管对信息披露要求日益提高、私募基金运作模式不断创新与管理存在滞后性是行业的‘三对矛盾’。”

  她建议,应着眼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从不断建立审慎监管制度、提高信息披露要求、提升管理人的资质门槛等方面着手,完善私募基金市场的监管体系,从而降低私募基金对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同时,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应当诚实信用、勤勉尽责,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管理职责,审慎并及时履行合格投资者审查、信息披露等义务。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多家私募收监管警示函 深圳加力合规整治

2022-05-20 09:4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