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没如实披露私募净值 6年后遭罚?私募创始人回应:事出A股熔断期间

2022-08-13 14:14 来源:财联社

  财联社8月13日讯(记者 闫军) 近段时间以来,私募被处罚明显增多,最新一起处罚,则事起净值披露不规范。

  8月12日,深圳证监局发布两则监管措施,对深圳前海大概率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公司创始人杨济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对于处罚原因,创始人杨济源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因2016年熔断,两个月没有及时发送净值信息,客户因为(净值)落差太大进行了投诉。” 

  对于这家深圳私募,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根据Wind数据,目前大概率资产旗下仅杨济源1名基金经理,管理5只私募基金产品,分别为大概率资管1号、2号、3号,大概率6号、7号,均为股票多头策略。从收益率来看,成立以来均为正回报,其中大概率资管1号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取得37.97%的收益率。大概率7号表现相对较差,成立4年以来回报率仅为7.5%。

  中国私募业近年来迎来高速发展,中国基金业协会显示,7月末私募基金规模20.39万亿元,第四次突破20万元,管理规模创历史新高,产品数量突破13.4万只。随着行业入局者增多、管理规模的迅速扩张,不能合规运作等问题也愈加暴露,监管对私募行业乱象处罚力度不断加大。

  未如实向投资者披露基金净值,深圳一私募领罚单 

  深圳证监局8月12日披露了两则私募处罚发布公告,公告称,经查,发现深圳前海大概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概率资产”)在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活动中,存在未如实向投资者披露个别私募基金净值信息的情形,违反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监会105号令)第二十四条的相关规定。

  针对上述情形,深圳证监局决定对大概率资产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其应当切实提高规范运作意识,持续加强业务管理,尽职履行基金管理人职责,杜绝产生新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深圳证监局对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杨济源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2016年熔断的时候有两个月没有及时发送净值信息,客户发现落差太大进行了投诉。”谈及此次处罚,杨济源则向财联社记者坦言,当时刚好合规人员离职,没有能积极配合证监局的工作。

  2016年证监会在1月1日首次推出熔断机制,1月4日是新年首个交易日,也是A股熔断机制实施的第一天。当天大盘低开低走,午后一开盘,13时12分,熔断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跌幅触及第一档5%的熔断阈值,沪深两市及股指期货暂停交易15分钟。之后恢复交易,大盘呈现加速下跌态势,22分钟后,沪深300指数跌幅触及第二档熔断阈值7%,交易暂停直至收盘。

  和公募基金净值公开化不同,私募基金并不需要对公众公开净值变动,但是根据《私募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基金业协会每季度对私募基金管理人、从业人员及私募基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向中国证监会报告。前海大概率资产也正是因此被处罚。

  此外,私募基金也有责任向合格客户进行净值披露,有市场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私募产品通常每周、每双周或每月公布一次净值,规模达到5000万的必须有月度信息披露,所有产品需有季度信息披露。 

  “此前有行业组织也希望联合一些头部私募对净值披露进行规范,比如按照不同产品的分类,每周五递交净值披露数据。但是私募基金多数表示不同意。”上述市场人士表示,当前私募净值都是由公司自行披露,其中的确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根据Wind数据,目前大概率资产旗下仅杨济源1名基金经理,管理5只私募基金产品,分别为大概率资管1号、2号、3号,大概率6号、7号,均为股票多头策略。从收益率来看,成立以来均为正回报,其中大概率资管1号自2015年8月成立以来,取得37.97%的收益率。大概率7号表现相对较差,成立4年以来回报率仅为7.5%。但大概率资产规模情况并不明确,wind提到的规模为0-5亿之间,也有统计提到不足1亿规模。

   

  今年来信息披露违规成处罚重灾区 

  资管行业大发展背景下,私募基金规模也随着大涨。中国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末,私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0.39万亿元,较上月增加4200亿元,时隔三个月重返20万亿之上,环比增长2.10%,时隔三个月后重返20万亿上方。其中,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53万只,存续规模5.98万亿元,环比增长3.37%;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6万只,存续规模10.97万亿元;存续创业投资基金1.71万只,存续规模2.70万亿元,环比增长5.05%。

  近年来,私募基金规模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信息披露、保本保收益宣传、涉及向不合格投资者募集甚至侵占、挪用基金财产等“乱象”频出,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处罚力度不断升级。

  仅在7月,广东、深圳、浙江、西藏等地证监局对各自辖区内共计22家私募出具责令整改、警示函等行政监管措施。

  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近两年来,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对私募行业处罚高达300次,其中“未备案、登记备案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更新不及时”处罚依据最高,达48次,成为私募行业违规的重灾区。 

  7月19日,深圳证监局在最新发布的《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中,公布了监管中发现的三大典型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未经登记开展私募业务。此外,买“壳”、卖“壳”屡禁不止和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未备案的私募基金也相对严重。

  私募行业规范需进一步“亮剑” 

  为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质量,从证监会到各地证监会从顶层制度设计、培训规范举措等多方面展开积极行动。

  2020年12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私募投资基金监管的若干规定》,私募监管新规正式开始实施。2021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提出,强化私募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私募领域非法集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侵占或挪用基金财产等行为的刑事打击力度。从法律法规上对私募行业整顿提供了依据。

  8月11日,深圳证监局公告称,为提高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水平,近期深圳证监局指导深证投资者服务中心和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面向辖区私募基金管理人及相关机构,采用线上方式举办了“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培训。据悉,此次培训范围非常广,线上参与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

  深圳证监局私募基金监管处系统介绍了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并结合案例阐述了八种典型违法违规情形、处罚依据及处理措施,督促各相关机构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依法经营、勤勉尽责,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及合规经营质量。同时,传达了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三点监管要求,一是严抓内部管控,健全适当性管理机制;二是坚持“卖者尽责”,落实合格投资者要求;三是切实履行义务,提高适当性管理水平。

  据悉,深圳证监局本次培训还邀请了辖区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公募基金公司、律师事务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多角度讲解私募基金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践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履行要点,以及适当性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和经验做法。

  深圳证监局指出,下一步将继续充分发挥监管、自律、行业机构和合格投资者等各方功能,推动建立各司其职、有效衔接的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持续做好辖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

(责任编辑:关婧)

查看余下全文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6年没如实披露私募净值 6年后遭罚?私募创始人回应:事出A股熔断期间

2022年08月13日 14:14    来源: 财联社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