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信用管理部 蒲小雷
中国经济网11月10讯 我国从上个世纪末期进入买方市场以来,我国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企业如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日益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热点之一。蒲小雷在作客中经在线访谈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加强风险控制管理。<<点击进入专题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内部财务风险和外部财务风险两个方面。外部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赊销,内部财务风险主要是企业的经营风险。
首先,企业赊销已经成为我国企业销售的主要手段。从商务部研究院的统计数据看,企业赊销比重从2005年到2009年逐年提高。2005年,赊销比例超过30%的企业占所有被调查企业的比重为60.1%,到了2009年,这个比例提高到93.3%,提高了33.2%;2005年,赊销比例超过75%的企业占所有被调查企业的比重为32.2%,2009年这个比例提高到59.6%,提高了11.4%。换句话说,2009年,有60%的企业其绝大多数销售或全部销售都采用了赊销方式。
其次,企业赊销信用风险巨大。由于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信用管理制度,我国企业信用交易风险却非常高,账款拖欠现象严重。据商务部研究院统计,2009年我国企业的平均坏账率为2.6%,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时间为60-90天,信用成本率5%,企业的利润被坏账、拖欠款成本和管理费用严重吞噬,很多企业甚至因此倒闭破产。而欧美企业的平均坏账率只有0.25%-0.5%,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时间为40天左右,信用成本率只有1.5%-2%。信用管理方面的巨大差距使我国企业的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远远低于欧美企业。
欧美国家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有100多年的历史,欧美的学者提出了众多的财务风险预警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经过多年企业实践和不断完善,逐渐沉淀下来一套科学、规范的信用管理技术规范和模式。认真学习欧美国家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商业运作特点加以完善,制订出一套既符合国际先进企业信用管理技术,同时又体现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特色的信用管理标准,指导我国企业在信用体系建设中全面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信用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融资和防范风险能力,使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方面逐渐达到国际水平。
当今企业经营和管理对企业内部风险控制提出严格要求,具体表现在:
近十年来,内部控制正在成为大企业极为重要的管理工作。美国安然事件后,美国颁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法案――萨班斯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严格的要求。2008年5月22日,由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和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中国会计审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该规范对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起到指导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然而在我国全面认识内部控制的作用才刚刚开始,近年来部分企业会计造假行为普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一些企业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造成这种结果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灵有很大的关系。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力度,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规范。
这里,财务风险预警技术是一项独立的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经营风险和经营漏洞的专业技术方法。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技术,可以较为准确地预知企业未来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等级和程度,揭示企业报表真伪,为企业其它审计工作,如财务审计、绩效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审计职能的充分发挥,将使内部审计人员成为公司的辅助决策者或管理者,成为公司最高管理层和决策者最忠实的参谋和最得力助手。内审职能是一种辅助决策职能,这种辅助决策职能要通过财务风险预警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通过预警评估推动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