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新股发行改革路径渐明 拓宽渠道增强市场约束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

新阶段新股发行改革路径渐明 拓宽渠道增强市场约束

2013年01月07日 07: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权威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不论是场外市场还是在港上市,监管层已经出手拓宽企业融资之路,A股“四管齐下”泄洪。同时,新一阶段发行改革正在推进,将逐步改变企业只能走上市独木桥的状况。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补充年报材料在即以及财务信息核查工作启动,短期内新股发行节奏尚难恢复,新股暂难大量上市。

  多策并举缓解排队压力

  一些投资者把正在排队的800余家拟上市公司看成悬在市场头上的炸弹,如何平稳泄洪考验监管层智慧。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宜疏不宜堵”或成为解决IPO“堰塞湖”的主要思路,从场外市场到境外市场,乃至债市,资本市场融资之路将更通畅。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对于IPO在审企业排队的情况,将不断完善新股发行的体制机制,丰富市场层次和融资品种,为企业提供多方位融资平台,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解决思路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新三板市场、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健全监管、准入、交易制度安排,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各市场合理分工,有效衔接。

  二是按照“积极疏导、自愿选择”的原则,引导在审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交易,鼓励企业申报公开发行前先在场外市场挂牌交易,改变所有企业全部向主板、创业板申报的格局。

  三是适当放宽对企业申报前融资和在审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限制,明确在审企业可以发行公司债,多渠道化解融资困局。

  四是放宽内地企业到香港发行H股上市的条件,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需要。

  这些思路吸取了市场各方建议并已经快速落实以扫清障碍。除新三板扩围落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建设启动外,监管部门已放宽在港上市限制。

  此外,一场核查行动也已启动。该负责人透露,为了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监管部门将进一步严格依法查处财务造假、虚假披露等违法行为。督促保荐机构对发行申报企业的相关情况,特别是财务信息集中进行专项核查。加强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治理的监督检查,推动完善公司治理。

  推进发行改革

  在新股暂时未见发行之际,新一轮发行改革已经开始推进。综合多方信息,下一步发行改革重点已基本明确。

  首要是目前正快速推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特别是全国性场外市场建设。消息人士透露,近期全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交易制度即将修改,新三板交投有望更活跃,下一步将有更多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纳入试点范围。证监会还将进一步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其次是进一步丰富市场品种,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发展,调整发行框架,放松期限限制,以非公开发行为重点,加快创新继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信用类债券品种,推动银行间交易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互联互通。

  再次,进一步改善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发行条件,健全对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企业的信息披露和市场准入安排,逐步淡化对盈利能力的判断,增强市场信息披露的弹性和适应性。

  此外,以理性合理的询价制度为重点,强化定价过程中的市场约束。打击发行人粉饰业绩、欺诈上市,虚假披露等行为,严惩保荐机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以及帮助发行人过度包装、合谋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分析人士指出,不论是场外市场还是公司信用类债券,这一阶段的改革立足于发行市场而非仅仅是新股市场,是为“治市”,以真正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些举措目标非常明确——逐步改变企业只能走上市一条路的状况,更好满足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价格发现和投融资需求。

  短期新股发行节奏难恢复

  针对何时再现新股发行这一问题,分析人士指出,一季度恐难有新股上市。有投行及拟上市公司人士透露,已经在2012年底开展财务核查和问核底稿检查工作,一些材料有问题或财务不达标的公司或将在2013年一季度被迫撤离。

  “监管部门一季度开始财务专项检查,并对全部排队企业进行抽查,估计这个过程会延续一段时间。”有投行人士透露,由于2012年宏观经济疲弱,一些企业或不再符合IPO财务指标,加之部分企业突击上市材料可能存在问题,这会导致一季度有大量的公司在抽查前主动撤离。“按照目前监管部门的规定,只要存在IPO过程中的造假问题,保荐人和拟上市公司都要负责,不能一撤了之,因此与其被动等待抽查到自己脑袋上来,不如提前主动撤退。”


(责任编辑:华青剑)

  • ·"钱荒"影响进一步蔓延 深圳银行人士曝暂停放贷
  • ·黄金价格跌穿1300美元 首饰行业再次降价成定局
  • ·保监会发布保险业经营数据 保费收入同比增近10%
  • ·债务问题仍将长期困扰欧洲 需防债务危机"后遗症"
  • ·货币市场利率上升 上市公司2425亿短融券承压
  • ·民间资本银行梦现曙光 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呼声再起
  • ·基金公司垂涎余额宝大餐 货币基金并非无风险
  • ·市民不知情被兴业银行贷款百万 未办业务成VIP
  • ·泰康理赔条件苛刻投诉无回音 客户直斥就是骗子
  • ·格力空调安装不当泡坏地板 7000元损失仅赔400
  • ·上海远洋七号被指墙体太松 业主质疑墙是豆腐渣
  • ·免责条款多取证困难 信用卡“盗刷险”理赔难度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