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货币政策稳健不变 考验调控松紧拿捏
从央行的总体部署来看,今年货币政策的目标侧重及松紧拿捏程度将有所不同,货币信贷将保持适度增长,社会融资总规模适当扩大、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并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和领域快速拓展,“影子银行”等风险隐患将成监管重点,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贷款适度增长
2013年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出现较大松动,社会融资总量将高于去年,直接融资占比稳步上升的趋势仍将持续,债券融资将获得较快发展
近年来,央行在确定货币信贷阶段性目标时,基本上都以“适度”来表述。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货币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平衡的艺术,要把握好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间的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保持贷款适度增加。央行工作会议也进一步明确,货币信贷要总体保持平稳适度增长。首先,跨入2013年的中国经济,继续显露出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信贷需求将稳定增长。其次,居民收入增速有望平稳增长,消费增速将稳中有升,带动相关贷款需求增加。再次,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三农”、小微企业等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也将有利于信贷增长。此外,各地纷纷启动一批投资计划,召开重点项目投融资推介会,也将带动一定规模的信贷需求。因此,今年新增贷款、广义货币(M2)增速或均略高于2012年的8.2万亿元、13.8%。
央行工作会议同时提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周小川前不久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突出价格稳定目标,关注更广泛意义的整体价格水平稳定。发达国家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将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我国面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容忽视。据此,今年通胀压力仍然较大,CPI总体涨幅甚至可能超过2012年,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出现较大松动。
2012年的金融数据显示,月度信贷规模总体保持相对平稳增长,但社会融资规模持续增加较多,2012年高达15.76万亿元。从结构看,2012年人民币贷款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2.1%。今年,直接融资占比稳步上升的趋势仍将持续。央行工作会议提出,继续推动债券产品创新,创新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做好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债券,以及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的准入和市场监管,同时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约束机制。这意味着,今年社会融资总量将高于2012年,其中债券融资将获得较快发展,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也将出现一些新动向。
2金改纵深推进
2013年将继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等方面值得期待
2012年,金融改革在多个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利率方面,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利率浮动区间扩大,有利于引导资金价格下行,为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空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不断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参与市场竞争。
汇率方面,自2012年4月16日起,央行将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以适应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数月以来,外汇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自求平衡能力增强。
央行提出,2013年将进一步深化金融重点领域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央行在2012年9月公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明确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领域,包括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等。这几方面今年值得期待。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央行已多次表述要“稳步推进”。今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将继续向前推进。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指出,2012年央行允许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浮,下一步可扩大甚至放开中长期定期存款的上浮区间,时机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短期和小额存款利率上浮区间,直至放开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今年央行有可能全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同时存款利率的放开或将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
在汇改方面,汇率市场化改革将加快推进,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引导民间投资进入金融业方面,周小川曾表示,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此,央行提出,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发展社区类金融服务企业,为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人民币加快“走出去”
2013年将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鼓励人民币在境外使用和循环,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稳妥推进RQFII试点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94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802亿元。
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快速推广的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也进一步放开。去年,201家境外机构获批QFII资格,全部QFII累计获批360.43亿美元投资额度。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的投资额度也翻了两番,达2700亿元。
人民币跨境放款试点被金融市场视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有益探索。2012年11月底,监管部门推出一项跨国公司总部人民币资金跨境放款试点政策,向部分符合试点条件、总部设在北京或上海的跨国公司给予一笔人民币跨境放款额度;在额度允许范围内,跨国企业中国总部可以与境外母公司(或关联公司)直接签订放款协议并约定放款利率,完成企业自有人民币资金跨境放款。
1月7日,在深圳前海人民币跨境贷款获批后10天,《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出台。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的推出,使境内外人民币可以相互循环流动,人民币“走出去”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央行表示,今年将采取多项措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具体而言,要简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手续和审核流程,继续支持香港等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鼓励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和循环。同时,开展跨境个人人民币业务,稳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人民币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交易货币。央行副行长胡晓炼透露,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作用已越来越大,不仅有企业的投资,一些国家官方外汇储备里面,人民币也被列入储备货币。可以说,扩大人民币的跨境使用,不仅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的调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大支持,还有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稳定。
4防范金融风险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基建项目将陆续开工,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加大,疏导这一巨大的融资需求是今年面临的一道紧迫课题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从当前情况来看,金融体系的风险隐患主要集中在各类“影子银行”业务上。
这一方面表现为银行理财业务。从近两年的发展情况看,银行理财产品期限多为1个月至3个月,一般不超过1年,而其投资对象却是城投债、房地产等长期限的资产,存在着明显的期限错配。一旦被投资对象出现问题,银行理财产品就可能面临违约的局面。
在“影子银行”中,另一风险频发的因素是民间借贷。在民间借贷市场,一方面有许多遭遇“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是大量民间资本急于找寻高回报的投资途径,因此民间借贷大行其道,甚至部分异化为高利贷,不仅引发了大量诉讼,还直接导致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从全国范围看,民间借贷由于运行方式较为隐蔽,难以摸清实情,仍处于监管盲区。
另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开展多种“金融创新”,这些融资方式也被业界归为“影子银行”范围。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呈抬头之势,大都违规采用集资、回购(BT)等方式举债建设公益性项目,违规向融资平台公司注资或提供担保,通过财务公司、信托公司等违规举借政府性债务等。
2012年初以来,由于银行传统贷款渠道和额度受限,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逐渐兴起以债还贷、基建信托等表外融资方式,并对传统贷款起到替代作用。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基建项目将陆续开工,地方政府的融资压力还会加大,如何疏导这一巨大的融资需求,是今年面临的一道紧迫课题。
央行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金融风险监测和排查,进一步健全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完善风险防范处置应对预案。同时,加强对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探索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和银行业风险业务专项现场评估。专家认为,央行的主要措施直接针对了“影子银行”,只要管住了“影子银行”,金融体系风险将得到大幅度化解,金融风险整体仍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