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消费已超过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2013年,消费还能保持增长势头吗——
短期补贴退场 长效机制登台
杭州“七格格”公司物流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仓库打包发货(2012年11月11日摄)。迅猛发展的电子商务行业带来生产、销售、消费和流通领域变革,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显示出驱动力。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摄
国家实行5年的“家电下乡”政策将于1月31日结束。此前,2009年启动的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政策,已分别在2010年底、2011年底陆续到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密集推出的系列消费补贴政策就此画上句号。没有了政策助力,消费能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有关部门还会继续出台其他促进消费的政策吗?
1月16日,商务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快速增长,与政府出台的系列消费政策关系密切。虽然相关措施即将全部结束,相信未来我国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仍然具有较大潜力。
沈丹阳认为,从促进政策看,尽管一些促消费政策到期,但我国将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将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改善民生,这些方面都可以更有效地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因此,虽然一些流通领域的政策会逐步退出,但是其他政策会逐步出台,特别是与分配、收入有关的政策出台后,有望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沈丹阳说,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重要时期,产品更新换代需求、服务消费需求、新兴产品和行业服务需求,以及高端消费需求都十分旺盛。从流通环境看,随着促进流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流通成本有望降低,流通效率将逐步提高,从而形成更有利的消费市场环境。
沈丹阳同时指出,今年国际经济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出口形势仍然严峻。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转型时期,突发事件、极端天气等影响市场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家电下乡”等政策的退出,可能对今年消费增长带来一定制约。
对此,有专家指出,用财政补贴来促进消费一定不会是常态化政策,以财政补贴促消费的作用也会越来越被弱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此前也表示,要完善消费促进体系,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包括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等,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沈丹阳认为,只要经济保持回升态势,政策调整配合得当,改革措施得以推进,今年国内消费仍可保持持续平稳增长。
扩大消费抓好4大重点
? 促进实施信用消费
? 大力推动绿色循环消费
? 提升便利消费
? 保障安全消费
近年来,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已从2007年的39.6%提高至2012年的55%左右,预计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万亿元,增长14%左右。2013年扩大消费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亮点呢?
记者日前采访商务部等有关部委了解到,在引导热点消费方面,商务部将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同时,扩大品牌消费,鼓励发展专卖店、折扣店等业态。还将规范发展网络消费,制定第三方平台交易、经营者管理等规章制度。
据了解,2013年扩大消费的另一项重点工作是大力推动绿色循环消费。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升级,加快淘汰老旧汽车,构建二手车流通网络。扩大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试点范围,增加节能环保产品销售。推进绿色饭店建设。
2013年还将提升便利消费。加强城市社区商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打造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推动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建设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连锁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此外,有关部门还将在保障安全消费上推出系列举措。力争今年使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药材追溯体系覆盖全国主要交易市场所在地,做好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此外,打击侵权假冒产品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为消费者创造良好消费环境。
构建5个促消费流通体系
? 便利消费的流通体系
? 实惠消费的流通体系
? 热点消费的流通体系
? 循环消费的流通体系
? 安全消费的流通体系
增加收入是关键
李予阳
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能力,营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深化住房、医疗、教育改革以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努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内需包括投资需求也包括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可以带动中间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有效和稳定持续。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消费增长蕴藏着巨大潜力。我国又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双加速”的进程中,这将为经济增长释放出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内需市场。
当前,内需尤其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还面临诸多挑战。应对挑战需要着力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包括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提高消费能力,进一步营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继续深化住房、医疗、教育改革减少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同时,努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提高物质和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并促进可持续消费。
近年来,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收入分配改革提上日程。舆论普遍认为,这些措施将扩大居民消费能力,最终为扩大内需提供有利条件。
“十二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鼓舞人心的蓝图:“十二五”期间,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我们期待,随着消费拉动力的增强,投资、消费、出口的比例关系将更加协调,我国产业结构将更趋优化,发展的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政策“组合拳”着力扩消费
2012年,国务院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
一是规划政策。将商业网点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乡镇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明确了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得低于社区总建筑面积10%的政策规定。
二是税收政策。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免征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流通环节增值税,落实家政服务企业免征营业税、总分支机构汇总纳税等政策。
三是财政政策。要求地方政府出资支持社区菜店、菜市场等居民生活必备网点建设。扩大财政扶持资金规模,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试点、公益性流通设施等方面建设。
四是土地政策。鼓励利用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建设符合规划的流通设施,经批准可以协议出让方式为旧城区改建搬迁的流通企业安排用地,鼓励以租赁方式供应流通业用地,支持依法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五是金融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流通企业上市融资、债务融资及设立财务公司。支持新型消费产业和新型消费市场发展。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鲜活农产品保险产品。
六是减费政策。降低银行卡刷卡费率,推进工商用电、用水同价。取缔各种违规及不合理公路收费,降低收费标准。
商务系统着力通过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体系扩大消费,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完善促进便利消费的流通体系。在农村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重点项目,在城市加大社区商业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引导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健康发展。引导流通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简化手续,降低个人信用消费成本。
二是完善促进实惠消费的流通体系。加快建设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供直销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三是完善促进热点消费的流通体系。积极扩大品牌销售,确定了一批品牌促进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和品牌消费集聚区联系点。新车消费有望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920万辆,拉动消费超过2.3万亿元。
四是完善促进循环消费的流通体系。支持24个城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工作和12个省开展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设,支持13个试点省市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体系建设、10个试点省市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升级改造。
五是完善促进安全消费的流通体系。目前,已经有35个城市和5家企业积极推进肉类、蔬菜、中药材、酒类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商务部组织开展打击侵权假冒活动,健全市场监管和“放心肉”服务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