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转融通第五轮测试 转融券推出渐近

2013年02月20日 06:4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记者从多位市场人士处获悉,转融通第五轮测试今日正式展开,30家券商将参与。中国人寿(601628)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作为独立出借人参加本轮测试。证金公司通知明确,此轮测试将全面验证相关方转融券业务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的一致性,为转融券业务上线做好准备。

  去年3月转融通测试启动时,转融券即开展同步测试,至今已近一年时间。市场人士表示,从近期测试情况看,转融券推出已不存在技术问题,只待政策东风,预计推出时机渐近。

  券商人士表示,融券交易在促进市场价值发现、完善估值体系、多样化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促进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尽快推出转融券业务。

  第五轮测试启动

  有券商人士透露,“这次测试通知比较突然,周一接到消息,周三开始测试,好在我们准备比较充分”,本次测试由证金公司、沪深交易所以及中登公司等机构共同组织,测试的内容主要是技术系统运行如何,包括交易、结算等技术衔接。

  按照计划,本次测试时间从2月20日至25日。其中,模拟4个完整交易日和结算日的转融通业务运转,23日、24日两天的周末非交易日则模拟休市2天。

  与此前转融通测试范围只有20余家不同,本轮测试的券商家数增加至30家。参测证券公司自营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机构客户及独立出借人将在测试中扮演出借人角色。

  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交易规模持续攀升,客户开户数逐渐增加,风险运营状况良好,没有发生任何系统性问题。而在转融资业务开通多时及转融券经历了多轮测试后,不少券商人士都认为转融券业务获准推出时机成熟。他们透露,转融通多次测试的内容中,与转融券相关的非常多,包括约定、非约定借入、借出的申报、撤单,转融券借入归还,转融券约定、非约定展期及展期申报撤单,转融券约定、非约定出借证券同意展期申报、撤单,转融券归还违约及由此导致的交易权限限制、保证金处置等。从以往测试情况来看均运行顺利,不存在技术问题,转融券推出时机日益成熟。

  促进市场体制成熟完善

  市场人士认为,融券交易是促进证券市场体制成熟完善的重要因素,建议尽快推出转融券业务、扩大标的券范围、逐步完善交易规则,使得融资和融券业务有效、均衡发展。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是一个成熟市场不可或缺的制度,我国的融资融券市场发展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融券余额占融资融券余额的比重不到4%,远低于成熟市场水平,造成融资和融券业务发展不够均衡”,中信证券(600030)融资融券负责人认为,融券交易对促进市场价值发现、完善估值体系、多样化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促进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融券交易机制可以帮助市场自我调节,有助于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实现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绩优股更容易获得资金青睐,业绩较差的股票则通过融券交易去泡沫化,“最近几个月蓝筹股回归,股市上涨,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通过融资杠杆来投资绩优股,而通过融券交易为部分业绩较差的股票挤掉泡沫,这种现象未来将成为常态。”

  他表示,融券业务将完善市场估值体系,改变中国股市同一板块股票“同涨同跌”的怪现象,并丰富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和风险管理方法,目前我国市场已有一部分机构投资者通过上述方式来管理风险甚至主动进行一些市场中性的交易策略,融券交易逐渐成为投资者多样化交易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此外,融券业务有望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并促进长期资金入市。从国外成熟市场来看,美国、欧洲、日本等市场的融资融券交易均有效地增强了二级市场流动性。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出现也有效增强了标的股票的市场流动性。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及融资融券业务深入开展,市场逐渐具备了较强的流动性、多样的交易工具及更为完善的估值体系,这将为长期资金进入证券市场提供有力保障。

  融券做空

  不会改变股价长期走势

  对于不少市场人士担忧转融券将带来做空压力,中信证券认为,从国内市场接近3年的融资融券运行情况及国外市场历史经验来看,融券交易不仅没有对证券市场造成系统性危害,而且对促进证券市场成熟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美国近100年的融券交易历史来看,没有证据表明融券交易造成市场出现过激非理性行为。

  证金公司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尽管已经开展融券业务多时,开展业务的54家证券公司中,仍有43家证券公司尚余6.3亿股未出借,市值约52亿元。

  证金公司认为,股票融券卖空主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股价与其基本面是否脱节。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所处行业的发展潜力等基本面情况是决定股价的主要因素,融券做空机制不会改变股价的长期走势。在美国中资概念股大量被做空的事件中,那些没有财务造假、基本面向好的中资概念股,尽管也会受到做空事件影响,但股价都能在短短几周内恢复至做空前的水平。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