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堰塞湖” ?
横向比较来看, 2012年,中国的 M2/ GDP的比值远超欧美国家,同期,美国的数据为 60%,欧元区 44%,日本约为 144%,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这一数值则在 40%-60%之间。数据表明,中国的 M2/GDP比值持续高企,不但高于一般的发达国家,而且远远高于印度、巴西等其它“金砖”国家。
纵向来看,中国在 1990年的 M2/GDP比值是 82.5%, 1993年突破 100%, 2000年突破 150%,到了 2012年,这一比例则已经接近 190%。
倪金节(财经评论员)分析认为,中国货币超发板上钉钉,不断攀升的 M2/GDP比值,说明 M2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 GDP增速,庞大的 M2增量,是形成如今被称之为“货币堰塞湖”的元凶。
数据显示, 2000年时,我国 M2余额约为 13万亿元,至 2008年还未达到 50万亿元。自 2009年起,货币存量每年以“十万亿”级别增长, 2008年时,中国的 M2还排不进全球前三,到了 2012年,则上升至世界第一,占全球货币供应总量四分之一。
@李稻葵(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比喻,中国拥有如此大的货币存量,就如同头上顶着一个堰塞湖。“规模过大的货币存量会带来相应的风险,比如高通胀、资产价格泡沫或资金外流。”
@郎咸平(学者)在题为“中国荣膺 2012年全世界最大印钞机的桂冠”微博中表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放水国,中国的货币超发引起了通胀。
M2/GDP比值高并不意味超发?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仅仅由中国的 M2/GDP比值高企就得出货币超发的结论并不严谨。
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王健表示,通过将中国 M2占 GDP比例与其他国家相比过高,得出通胀风险的推论存在瑕疵。王健认为,影响通胀的是 M2的变化率,不是 M2,而货币供应变化率和通胀的关系非常不稳定。“由于 M2在不同的国家不含的成分存在差异,因此跨国间比较 M2占 GDP的比例来说明通胀问题没有什么道理。加上最近讨论中多使用的是 M2的存量而不是增长率,就更和通货膨胀挂不上钩了。”
对于中国 M2/GDP比值较高的原因,央行认为是由中国目前以间接融资主导的金融体系所决定的。央行在《 2011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 M2/GDP比重普遍高于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这是因为,间接融资比重高,银行资产扩张派生存款,一国货币总量相对就会较多;但直接融资只涉及货币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和交换 ,不会带来货币总量的增加。
也有分析认为, M2/GDP比值的上升与中国的高储蓄率有关。 @傅雷博士(经济学博士傅雷)认为,中国畸高的 M2根源于中国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 (也包括政府 )的高储蓄,是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的反映和表象。“目前中国 97万亿的 M2中,单位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超过 60万亿元,其他存款和活期存款有 30万多亿元,真正流通中的现金只有 5万多亿。”
宏源证券则认为,我国 M2与 GDP之比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是高储蓄率、高资产负债率、低劳动收入占比以及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的特有经济增长方式,再加人民币依外汇占款的发行机制,居民收入的存款储蓄倾向和外汇占款流入补充企业现金流的综合反映。因而, M2/GDP比值过高,本身并不构成通胀或资产泡沫的原因。(老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