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一豆二、强麦普麦、螺纹线材……国内期市不乏类似的“孪生”品种。同根所生的这些品种命运却大为不同,冷热不均的背后是先天原因还是后天培育不足?诸如一号二号之分,是一线二线还是A角B角,有没有可能一起做大,实现共荣?
尴尬:本是同根生
说起大豆期货,那可是中国期货市场资历最老的品种之一。1993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的“黄大豆”,转基因、非转基因大豆均可以交割。2002年,为贯彻执行国家转基因政策,加强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管理,大商所将黄大豆合约拆分为黄大豆1号合约(2002年3月15日上市,只允许非转基因大豆交割)和黄大豆2号合约(2004年12月22日上市,两种大豆均可交割).
大豆期货一二号之分不但带来了品种上的创新,也催生了一个颇有意思的市场现象,这就是,在绝大部分时间豆一现货冷期货热,豆二则是现货热期货冷。行业人士介绍,在现实生活中,非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大豆用量(含贸易和加工)比例大致为1:6,后者大大超过前者;从期货市场看,2000年以来大豆期货合约日均成交量一般保持在40万手左右,2008年日均成交量达到92万手(豆二仅占乎其的一部分),是全国累计交易量最大的品种;即便在豆二最火爆的时候,其最高一周的成交量也仅仅是30万手,日均还不到7万手。另据中期协数据显示,2012年在豆一成交金额同比增加88.75%至21451.63亿元的情况下,豆二却减少了2.78%,仅为4.94亿元。
“豆二不活跃的原因主要在于交割不畅。”北京中期杨莉娜介绍说,豆二交割品虽然包含了非转基因和转基因大豆,然而由于后者出油率高于前者,因此属于非转基因的国产豆很难达到豆二合约交割标准,也不如进口的转基因大豆那样受下游压榨厂欢迎。此外,虽然我国每年进口5000多万吨大豆,但由于国家对转基因大豆监管严格,贸易商进口的每吨大豆都必须事先确定销售方,因此转基因大豆除榨油用外,很难进入流通环节。“一方面,交割环节不畅,降低了该品种对套保客户的吸引力,不少人只好转向豆一;另一方面,转基因豆价格受CBOT影响较大,由于受外国政策影响较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国内投资者没有任何优势,很难对其产生热情。”
争夺:岂止在现货
既生瑜何生亮。盘活豆二是否会给豆一带来消极影响?二者互为影响却冷热不均的背后,是否有什么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联系到元旦前后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联手行业协会赴东北产区对大豆进行调研,转基因大豆和国产大豆之争又一次浮上水面——或许,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关于大豆转基因的争论已有多年,如今对于进口大豆的担忧更是已经超出了现货层面——由于豆二期货对应的现货市场规模之庞大,不少人担心,只要在政策层面稍放宽限制,豆二就会火爆异常,从而让豆一遭受压力甚至被边缘化。
有人建议,在国家对转基因大豆进口政策短期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借鉴其他品种保税交割的经验盘活豆二。果真如此,交易主体可以在保税区对转基因大豆进行交割,从而规避了买方身份限制,为贸易企业参与豆二期货交易打开了方便之门。须知,近几年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每年都超过了5000万吨,如此庞大的贸易量,将为变革后的豆二期货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这又给保护国产大豆出了难题。如上所述,在总量资金和投资者群体都既定的格局下,豆二期货的活跃,难免会对豆一的成交规模带来冲击。而豆一期货趋于清淡,对国内大豆产业的保护并非好事。从这个角度来说,转基因之争已蔓延到了期货市场。“豆二眼下的表现虽然一般,但对豆一来说却始终是不能忽视的竞争对手,甚至可以说是豆一的‘影子杀手’。”一位来自产区的现货业人士对记者不无忧心地说。
讨论:能否双星闪耀
其实,除了豆二之外,国内期货市场不乏类似的孪生品种,如上海的线材、郑州的普麦。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他们,要么被边缘化,要么被当成“影子杀手”,莫非他们的问世本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如果能探索出一条共荣之道,不仅对上述品种,而且对一些还在酝酿之中的类似品种来说都是好事。
“我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翁鸣晓说,在上市之初,某个商品期货的活跃程度受制于商品本身的特性,后期则更多地取决于市场资金的关注度与认可度,一旦缺乏市场资金的关注,则很快被市场所冷落。以线材与螺纹钢期货为例,二者价格相关性超过95%,且螺纹钢有着比线材更好的现货市场基础,市场交易向螺纹钢集中是必然的。值得一提的是,资金选择替代与集群效应还会不断强化并形成一种循环。因此,二者要同时火爆几无可能。
永安期货研发总监隋东明在持相近观点的同时提醒,由于国家对大豆实施保护价收购政策,以今年为例,4600元/吨的现货底部限制了期价的波动幅度,进而导致豆一市场的活跃程度也大大降低,“除非把定价权交给市场,让价格真正由供需决定并自由波动,期货品种才能活跃起来。”
“如果一个合约长期不活跃,则其市场功能基本丧失。”中投天琪期货总经理李雷指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判断其运行效率,部分品种已成为市场将要被淘汰的品种。不过对于一些冷门品种,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其活跃起来,比如对合约做适当修改、引入做市商制度等。
此前业内人士建议国内期市建立灵活的上市和退市机制,由市场来选择期货品种。此举会不会导致相关行业套保工具的缺失?首创期货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双伟并不担心,他认为可结合现货保值的角度设好套期保值系数,通过选择相关、相近的替代品种来进行风险管理,一样起到为现货企业服务的作用。
杨莉娜说,豆二活跃可能给豆一带来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有办法应对的。近两年由于收储,豆一受国内政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而且国产大豆的压榨用油量减少,但其作为食品豆的价值正在不断提升中。随着现实情况的发展,未来豆一挖掘榨油以外的其它价值所在,其投资价值和运行规律可能会逐渐自成一派。当然,这个过程将会是渐进的。“应该在定位上明确区分,并在合约设计上体现出来。比如豆一走食品蛋白路线,豆二走大豆压榨路线。”
天津金谷期货副总经理刘静波认为,目前期货市场进行套保的机构仍不算多,整体市场资金有限,在这种大环境下,同一家交易所很少能出现几个品种都火爆的情况,尤其是属性、用途相近的品种,资金分流现象更加明显。换句话说,国内期货市场还处于一个做大增量而非切分存量的阶段——只有规避风险的机构参与多,资金大,水池里的蓄水量上去了,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这一方面需要交易所大力推介,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和资金参与;另一方面也要求期货公司精练内功,做好服务,提升期货市场发展的质量,“只有做大市场,才能有共同发展。”
也有观点认为,由于进口大豆的高含油率,而国产大豆比价较高,产量不足,逐渐面临着用途单一化和边缘化的境地,预计未来豆一品种会逐渐脱离油厂的供应链,完全由进口转基因大豆代替。因此,“豆一品种即便转为清淡也更多的是因为自身原因,而不是简单因为豆二的崛起。”江西瑞奇期货的梁峰说。
事实上,随着国内大豆产量和市场份额节节下滑,多年的明星品种豆一现在成交量与持仓量不断下挫,市场表现更多的时候归于平淡。而豆粕由于不受转基因问题困扰,已取而代之成为大豆系列的龙头品种。